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蛋卷:00后素人博主,1个月涨粉7w,跟着粥老师学习打造IP的成长路径
2025-08-05

认清自己,是打造个人IP的起点。

不是每个人都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,大多数人都是在半迷茫、半试探中,慢慢找到方向的。蛋卷也是这样走来的。她不是一出场就万众瞩目的光环人物,而是一个读研期间普通的00后女生。从一个二本考研逆袭上岸的学生,到如今拥有百万播放、万赞爆款、月入破万的自媒体创作者,她的成长轨迹说起来并不惊天动地,却足够真实、清晰、且充满力量。

起初她和很多人一样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做起了小红书账号。内容五花八门,领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有时候讲成长,有时候讲学习方法,有时候又聊社交。看起来每天都在努力更新,实则方向模糊,数据起起伏伏,连她自己都说像“做了半年大杂烩”。更大的问题是,这些内容几乎没有“她”——没有她的经历,没有她的情绪,没有她的人设,连最基础的“我是谁”都没明确表达过。

直到那段低谷期到来。数据持续下滑,一周只涨几十个粉丝。她开始怀疑,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做IP。但也正是这段迷茫让她想起了自己曾买的一门课——粥左罗的《个人IP底层实操大课》。当初买课程不过是“附赠”,并没太上心,而当她终于带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打开课程时,所有的困惑,忽然像被一束灯光照亮。

“IP的本质,是成为别人的理想人。”粥老师讲课的第一句话就让她当头一棒。原来,所谓个人IP,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标签制造,也不是非得站上某个行业顶峰才能说话。而是你活成了别人理想中的模样。可能是努力的人,可能是逆袭的人,也可能是思考深刻、有独特见解的人。你是谁、你经历了什么、你代表着什么,这才是一个IP存在的真正价值。

她恍然意识到,哪怕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二本生,哪怕只是刚刚上岸211,哪怕只是刚开始做内容,在那些“想做却还没开始”的人眼中,她其实已经是某种理想人了。你走出了第一步,这本身就是光芒。

从那天开始,她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定义:我不是一个无根的创作者,我是一个“烂泥上墙”的例子,是一个正在重启人生、努力挣扎的人。她开始围绕这个内核打造自己的“人设”,开始讲述自己的考研经历,开始分享如何在实习和学习中兼顾自媒体,开始正视自己的每一次挫折和反弹。

人设,有时候不是塑造出来的,而是从生活的裂缝中自然长出来的。而故事,是那个灌溉人设的水源。

很多人觉得自己“没故事可讲”,但其实是他们不认为自己的故事值得讲。蛋卷一开始也是这样,觉得自己没天赋、没背景、没资源,甚至高考考砸都成了她心里的“黑历史”。但课程里一个例子让她醒悟:如果罗永浩负债6个亿都能变成故事,那为什么你的“考研逆袭”不行?关键不是这件事好不好,而是你愿不愿意赋予它价值。

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那段“二本考研上211”的经历,不再觉得那是一段需要藏起来的过往,而是一个起点低、爬坡陡,却最终翻越成功的故事。这种反差,就是稀缺性。而正是这份稀缺性,构成了她IP的独特核心。

她不再回避那些“普通”的标签,而是把它们亮出来。普通,才是真实;真实,才有力量。她给自己定位为“00后的烂泥上墙”,公开写下“190天重启人生”的计划,用每天的行动去验证自己的人设。这种从生活中打磨出来的内容,不再是“观点输出”,而是“过程共鸣”。你在她身上看到的,不是完美答案,而是一起拼命的勇气。

成长,不是线性的,而是阶梯式的爆发。

她开始死磕内容。28天日更,连续输出,一开始没人看,也没有大数据眷顾。点赞个位数,连朋友看了都沉默。但她没停,每一篇都比上一篇优化一点,从封面、标题到结构,逐步迭代。她不再“乱拳打死老师傅”,而是用系统的方法一点点做内容复盘,分析爆款、拆解原因、测试变量。

终于,在日更的第29天,她的人生重启笔记爆了。从千赞到万赞,再到91万点赞,760万播放,一条笔记带来8.5万粉丝增长。一夜之间,小红书的算法终于看见了她。但更重要的是,她自己看见了自己。

所有的爆发,都是蓄谋已久的稳扎稳打。没有那个28天夜里熬到凌晨改封面、想标题的蛋卷,就没有那个一夜间粉丝暴涨的蛋卷。

而她知道,真正打动人的,不是那些金光闪闪的结果,而是过程里那些“我也曾怀疑过、也曾想放弃、但还是坚持了”的片段。IP之所以让人信服,不是你站在多高的地方,而是你曾从多低的地方走来。

最动人的故事,从来不在于你赢了,而在于你怎么赢的。

她开始理解粥老师讲的“IP打造三要素”:持续输出、独特人设、稀缺故事,这三者缺一不可。不是靠情绪煽动,不是靠运气刷屏,而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。你要敢于暴露自己,敢于复盘失败,也敢于高声讲述自己的胜利。

她讲述的,其实是一个普通女孩如何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、一次次的学习,把一个“副业”变成了主场的故事。这种真实、这份不服输、这种自我雕刻的坚持,才是真正鼓舞人心的地方。

更重要的是,她让我们看到了方法的力量。在这个人人都想打造IP的时代,最多的是“情绪流量”,最少的是“结构性成长”。蛋卷走的这条路,是清晰的,是系统的,是可以被复制、被借鉴的。这才是她这段经历对他人最大的价值——不是鼓励你去当博主,而是鼓励你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,找到自己的“稀缺故事”,然后去讲好它、活出它。

IP不是神坛上的存在,而是每一个人用经历、情感、思考打磨出来的一面镜子。它映照的是你愿意成为怎样的人,也照亮了别人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的可能。

当你成为了那个“愿意说真话、愿意反思、愿意带头尝试”的人,你就不再是一个内容创作者,而是一个光源。

所有的稀缺IP,背后都是一场长期主义的修行。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晰,在跌宕起伏中坚持复盘,在无人关注时持续发声,在高光来临时依然知道初心为何。这,才是真正值得点赞的部分。

故事还在继续。蛋卷不再是那个在后台刷着低赞笔记黯然神伤的小姑娘,而是可以自信地说出“我想传递不服输精神”的IP拥有者。她正在用她的“烂泥上墙”计划,激励更多在泥泞中挣扎的人相信,只要你肯稳住、肯动手、肯思考,谁都有爬上来的那一天。

她的经历不是传奇,但正因为普通,才有共鸣;正因为真实,才有力量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