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30岁创业失败,从野路子写手到总上稿800多篇的写作助教,我如何用写作为自己的人生托底?
2025-08-04

写作是人这一生最稳妥的退路。

在这纷乱的时代里,任何职业都不再稳定,唯有写作,是手中握得住的东西。不靠谁,不等机会,不怕环境变化,只要愿意动笔,总有一条出路。它不是捷径,但踏实;它不是奇迹,但可靠。写作,是一个普通人,在尘世中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,一份底气,一副铠甲。

世事无常,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“自给自足”的能力。

我曾在广告公司里做文案,每天熬夜加班,忙着给客户写几千万预算的创意,自己却拿着几千块的工资。我并不觉得苦,年轻时谁不是在燃烧自己的精力换取经验?但真正让我心寒的,是有一天,我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,在会议室外被上司指着鼻子骂。他低着头,一言不发,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原来年纪大了,在职场上连“发脾气”的资格都没有了。

人一旦被困在“稳定”的幻想里,就很难再往外走了。我开始反思,这份看似体面的工作,能支撑我到什么时候?如果有一天我也成了那个三十多岁的男人,该怎么办?于是我提前做了选择,辞职,创业。

创业的开始总是甜的,我们拉来了项目,招了人,甚至年末时工作室已有八人。但后来,一场疫情就把这一切按下暂停键。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比那个在会议室里挨骂的男人多什么安全感。创业并不是逃离危机的出口,只是把危机提前了。我在29岁时失业,没了收入,还背上房贷,想想都觉得荒唐。

人生的许多决定,其实都是被推着走的。失业时,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还有什么可依靠的能力。

我发现,过去几年无论做什么,我都在用写字谋生。大学时写点感伤文字,竟然成了我找工作的敲门砖;上班时的广告文案,也是一种写作。看起来写作一直陪着我,只是我一直没当回事。

那时我看到一句话:“这个时代,写作是个体崛起的最好方式。”我信了,于是我开了自媒体号,开始在头条上发文。刚开始热情高涨,天天盯着阅读数据,不断研究怎么写标题、怎么蹭热点。慢慢地我发现,我在写的不是文章,而是“套路拼图”。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想看,更别说别人了。

我尝试投稿,模仿各种账号的风格,结果稿子发出去就像进了黑洞。有时候编辑会好心地回一句“结构混乱”“缺乏深度”,但我不知道问题在哪,也不知道该怎么改。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写作。

人陷入困境时,最怕的不是没方向,而是有了方向却不知道怎么走。那段日子我焦虑得不行,白天工作,晚上写稿,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。最终我还是服了软,又去找了份文案的工作,但心里清楚,这份安稳的背后藏着多少不确定。

直到有一天,我刷到一个叫粥左罗的人。他的文字不像在卖课,更像是在说“我试过了,你也能”。我报了写作营,想着最差也就是浪费点时间,万一真学到了呢?没想到,我一脚踏进来,就没走出去。

训练营第一天,老师说:“每个人都该有一篇代表作。”这句话一下戳中了我。我写了那么多文章,却没有一篇能自信地拿出来说“这就是我写的”。我心里羞愧,也有点不甘。

于是我接了一个人物稿的选题,写了整整一周交了初稿,结果几乎被划满了红线。改了一遍又一遍,总觉得哪里不对。直到有一天,有个同学说他在“手抄课程”,突然理解了以前不懂的地方。

我才意识到,我一直在写,却没真正学。训练营里明明有现成的课程,我却像个野路子出身的人,在自顾自地摸索。那一刻我笑了,是嘲笑自己,也是在宽容自己。

我开始像解剖刀一样,一点点研究课程、分析范文、修改自己的稿子。有一篇人物稿,我改了三个多星期。虽然最后因为时效错过了大号,但我从这篇稿子里学到的,比任何一本书都多。我终于有了一篇能称之为“代表作”的文章。

那篇稿子到现在我还记得字句,因为每一个句子里都有我过去跌倒的影子,也有重新站起来的力气。

从那之后,写作对我来说不再是“逃生”的工具,而是我和这个世界交手的方式。

我开始频繁中稿,逐渐有了稳定的稿费。我没追求速度,只追求每一篇都值得被读一遍。我也学会了复盘,知道自己的强项和短板在哪里。以前我把困惑当成写作的敌人,现在我知道,困惑只是提醒我前面有山。爬过去就没事了。

后来老师邀请我做助教,我犹豫了很久。我是个社恐,哪敢面对那么多陌生学员?但老师一句话把我推了出去:“我都不怕,你怕啥?”那一刻,我仿佛重新听到当年自己说“我试试吧”的声音。

第一期助教的日子很累,每天都有学员来问问题,有时候我自己都答不上来。但我咬牙坚持了下来,无数个凌晨看着改稿的界面,无数个“学员上稿啦!”的信息点亮了我。

他们从0到1的突破,就像我当初一样。我知道那种从怀疑自己到认可自己的过程,有多重要。我不是在改稿,我是在替他们照亮那一段最黑的路。

我开始习惯主动沟通、主动分享,甚至安慰卡顿的学员。第二期的时候,我已不再紧张,我的稿件中稿数排在前列。我知道,这不是天赋,是我一笔一划打下来的基本功。

到今天,我已经带出800多篇学员中稿,帮他们投进了各种大号。我自己也接到了品牌、出版社的约稿,单篇最高1800元。最重要的,不是我赚了多少钱,而是我终于可以在风雨来时,坦然站立。

写作成了我抗风险的盾牌,也成了我心里的锚。不管未来发生什么,退一万步,我还有写作。手里有笔,心里就有光。

很多人说,写作太难了,不知道从哪里开始。我说:从写第一篇认真的文章开始。把写作当一门手艺,不求速成,不图奇迹,一点点磨,就像磨一把刀。你越磨,它越亮,最后会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,护你一程。

写作不是只为赚钱,它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。它让我们更清楚地表达自己,听懂别人,看清世界。它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时,不再手足无措;在风雨中,也能安静坐下,写一句属于自己的话。

人生很长,变化很多。唯一能带着走的,是我们亲手打下的功夫。写作,恰好就是这样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