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,到底有多少人失业?
2025-08-02
人这一生,有两件事最重:一是怎么活,二是怎么干。前者关乎心,后者关乎手脚。如今这世道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里慌、脚下空,说到底,是不知道要去哪、怎么走——失业多了,岗位少了,眼看着书读得越多,反倒离工作越远。这事不能只看数字,要看人,看一个个具体的青年,他们站在人生路口,既不想凑合,又不知道路在哪儿。
青年失业,是眼前的难事,也是长久的事。今年的数据显示,16到24岁这个年纪的人,不算在校生,有百分之十四五是没找到工作的。看着不多,放在总人数上,就是几百万个年轻人没事干、没着落。再看25到29岁,那是刚从学校出来几年的人,也有百分之六点几失业。这两组人加起来,就是社会最应该有活力、最该干劲十足的一群人,现在却困在门槛外,这说明问题不在他们不努力,而在整条路上布满了坎。
要明白这个问题得从头说起。新中国这几十年,失业危机有三回。第一次是知青返城,国家一时安置不过来。第二次是国企改革,上千万职工下岗,靠着个体和民营经济才慢慢接住。第三次就是现在,疫情、国际局势、经济结构全在变。过去的老路走不通了,新路还没完全铺好。年轻人正好处在这拐点上,自然感到难。
可历史也教过我们,每次危机都是变革的起点。就像七十年代末,我们允许小摊小贩重新出现,才有了后来的民营经济。九十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后,个体工商户、服务行业全都活跃起来了。所以眼下的问题,虽然棘手,但并非无解。年轻人之所以找不到工作,根子上是整个社会的活力还没完全恢复过来,新的机会还没多到能吸收他们。
现在的年轻人,比上一代读书更多,眼界也更宽。他们不愿意去干一些待遇低、缺乏成长空间的活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他们不是不愿意干活,是不愿意白干。过去社会有个共识:吃苦能换来前途。现在这条逻辑断了。有的人上了几年大学,找的工作不如早早打工的同龄人挣钱多、稳定强,他们自然开始怀疑,是不是努力没用了。可事实上,努力从来没白费,只是努力的方向需要调整。
就业市场的确在变。很多过去的岗位正在消失,比如简单的重复工作被机器替代了,服务业中低端岗位也被压缩了。同时,新岗位又冒出来,比如AI、绿色能源、出海企业、文化产业。但这些岗位,需要的是新技能、新思维。那些懂技术、会沟通、有创意的人,找工作反而更容易。问题在于,我们的教育系统、人才培养路径,还没来得及和市场同步,导致学的和用的对不上。
说到底,这是人和社会之间的节奏不一致。年轻人正快步往前走,社会的车轮却还在慢悠悠地转。解决办法也不难,就是两边都得动起来。一方面,教育要更新内容,不光教理论,还要教实践、教适应。另一方面,企业和政策要勇敢接住这些年轻人,哪怕他们一开始经验不足,也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。
更深一层的问题,是年轻人心里的焦虑。他们担心找不到工作就“被社会淘汰”,担心一事无成就“辜负了父母”,担心拼了命也换不来一张安稳的饭碗。这些担心不是空穴来风,是这几年大环境变化太快太猛,很多人还没来得及适应。但恰恰在这种时候,更要保持内心的定力。世事总有高低起伏,每一次动荡过后,都会有新的机会冒头。那些能沉住气、静下心学习新东西的人,总会比别人多一条路。
未来的工作,不再只是埋头干活,还要会思考、会表达、会学习。这是AI教给我们的真相——机器可以干活,人要会创造。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说得明白: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、分析能力、技术素养。这些能力,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,是靠接触真实世界、不断试错、反复打磨出来的。所以,一个人能不能适应未来,并不看他有多少证书,而是看他有没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。
社会也在变化,新的赛道不断涌现。像AIGC、绿色低碳、新能源这些行业,不仅提供了高薪岗位,还需要年轻的脑袋和灵活的手。数据也说了,这些行业的招聘岗位年薪动辄三四十万,求职人数年年暴涨。而那些愿意去中国香港、海外打拼的年轻人,也在逐年增加。他们证明了一件事:不是没有路,而是原来的路走不通了,得换条新的。这种换路的勇气,就是年轻人的底气。
对一个普通年轻人来说,不需要马上掌握所有热门技能,也不必人人都去创业、留学。重要的是,要意识到旧的路径已经不保险了,要主动寻找新的可能。比如,从事服务业也好,投身制造业也好,只要你认真干、愿意钻,就会在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那些看起来“没前途”的行业,也会因为你的加入而发生变化。世界本来就是靠人改变的,而不是等着被安排的。
父母这一代人,要学会接纳新的就业观。过去他们认为进国企、考编制是唯一出路,现在这套逻辑也不再万能。工作不再是铁饭碗,而是一条不断变化的河流,重要的是能不能一直在水里游。别一味催孩子去“找个稳定的工作”,多鼓励他们去探索、去尝试。给年轻人一些空间,他们会还你一个更大的世界。
政策制定者也得意识到,现在的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岗位数量,更是岗位质量。要鼓励企业为年轻人提供学习、成长的机会,而不是只要能干活就用、不能干活就换。稳就业,不只是把失业率压低,而是要让每个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。只有他们看见未来,整个社会才有希望。
年轻人,也要相信自己的价值。不要被一次面试拒绝就怀疑人生,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低谷就放弃努力。这世界从不缺舞台,缺的是敢走上台的勇气。每一个在职场里成功的人,都是从迷茫中走出来的。你的努力、你的学习、你的坚持,都会在某个你没想到的地方开花。
我们已经走到一个节点:旧的规则在崩塌,新的规则还没完全建立。这时候最重要的,不是等待,而是行动。学一样新技能,参加一次实习,读一本专业的书,都算一种前行。行动起来,就比原地焦虑更有用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上一代人靠拼体力、勤劳致富,这一代人要靠脑子和适应力,在动荡中找到方向。青年失业问题,是社会的痛,也是未来的希望。只要大家心里不慌,手里不闲,脚下不断走,总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