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美团王兴的九败一胜
2025-08-01

成功不是方向的问题,而是容量的问题——你装得下多少次失败。

王兴的“九败一胜”,不是一句媒体包装用语,而是他真真实实啃过的九块硬骨头。每一块都让他流血,每一次都差点放弃。但也正是这些失败,一点点把他身上的浮躁剥掉,把野心捶实,把判断锤准。

他不是那种从一开始就锋芒毕露的人。他年轻时看起来甚至有点散漫,不上心,不好好念书,项目一个接一个换。那时候他不是不努力,而是他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努力的东西。他只是一直在撞,一直在找,一边失败一边逼近那个模糊的轮廓。

我在读他早年创业那段的时候,能感受到那种疲惫的混沌。不是不想做成点事,而是真的太难判断哪一条是路,哪一条是墙。他的朋友、合伙人、程序员,一个个在犹豫、在怀疑,有人退,有人走,有人坚持地也不太情愿。他却始终在撑着。他明明是团队里最不懂技术的那个,却偏偏扛着方向。

方向这件事,说起来太轻了。真正走到快垮掉的那一刻,谁都说不出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每一个选择都像是赌命。

校内网那段,读起来是痛的。他们终于做出了一个“像样”的产品,用户疯狂增长,融资也摆上台面。他以为这一次真的成了。但当资本一个眼神转向,所有承诺都可以不作数。他想坚持,但撑不住服务器了,撑不住现金流了,也撑不住人心了。

那种“几乎成功”带来的崩塌,是最致命的。你明明看见了山顶,却摔死在最后一段坡上。

很多年后有人复盘他为什么没融到钱,为什么校内网最后卖了,他说,是我们不够准备,是我们让对方没信心。他没有说是环境不好,没有怨人。

我想,这就是“九败一胜”的意义。每一败,他都把账算在自己身上。他允许自己被打败,但不允许自己不清楚原因。

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饭否。

那个项目已经慢慢成了,有用户,有名人,有传播。他几乎可以就此安稳做下去。但突然有一天,网站被封。他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等,等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在等什么了。

那种毫无预兆的中断感,是所有创业者最怕的事。你不是因为做错而失败,你是因为碰到了你完全无能为力的东西。

但他没有把自己关掉。他还是拉起了人,白板上写下四纵三横。他又开始了。不是“先等等看饭否有没有转机”,而是“不能坐着看着大家散了,我得做点什么”。

美团就这么起来的。

很多人以为美团是踩中风口了。其实不是。团购战场上几千个网站,每一家都说自己是风口上的猪,只有他悄悄地铺网,练地推,搭数据,烧钱不虚,结构清晰。风来了,他没被吹起来,他是走上来的。

我看过他最早美团团队的照片,几张凳子,一个厨房改的工位,一群人没什么豪言壮语,只是默默在做事。他把“重复的事认真做,简单的事做到极致”当信仰。没有梦想,没有情怀,只有执行。

这也是他和很多第三代创业者的区别。他不是靠灵光乍现,而是靠日积月累。他也许没有张一鸣的算法意识,没有黄峥的价格洞察,但他有一种顽强的“慢力量”。

他让人相信,事情不是天注定的,也不是靠天赋的,是你愿意在一堆失败里站起来多少次。你每站一次,就比昨天更硬一寸。

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“千团大战”。那是一场没有规则、没有底线、没有喘息的战争。几千家网站互相模仿、砸钱、挖人、烧服务器。那段时间,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得做裁员计划、竞品复盘、现金流对照。他说过一句话:“所有热血都是烧出来的。”

很多年过去了,美团也不是永远向上的神话。它被抖音追着跑,外卖市场越来越难打,人力成本越来越高,监管也越来越重。但王兴没急。他开始说“美团是一个无限游戏”,开始把眼光拉得更长。他不再和人比季度KPI,而是问:这事,我们能不能做三十年?

我觉得他已经不是那个早年间在校内网办公室里摔鼠标的人了。他变得更稳,也更清楚,赢,其实是慢的事,是熬的事,是谁在最后那一下还没放手。

他不是没想过放弃。他哭过,崩溃过,质疑过自己,但他最后都重新站起来了。

不是因为他是天才。

是因为他不怕失败。

更重要的,是他不浪费失败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