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36岁女子存款300万“提前退休”,网友吵翻:这笔账,颠覆你的认知
2025-08-01

靠存款提前退休,只是换了一种焦虑的姿势。

我认识的第一个“提前退休”的人,是我大学同学的妈妈。那时候我们才刚毕业,她已经48岁,说是存够了钱,不想再被老板气得血压飙升,也不想早晚高峰跟年轻人抢地铁。她说要“好好享受生活”,买了一大堆保健品和手工皂,还报了一个插花班。起初她看上去很满足,总是穿得干干净净,骑着小电驴在小区附近转悠。但一年后,我同学说,她妈妈又回去打工了,在一家社区幼儿园当助教,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出门。

她妈妈说,她不是缺钱,是“太无聊了”。她不喜欢插花,也不想坐在家里等天黑。她说她宁愿在教室里被孩子吵得头疼,也不要再对着电视吃一整天泡芙。

我那时候才明白,所谓提前退休,从来都不是一个只有金钱计算的决定。它是关于你怎么和时间相处,怎么和自己相处,怎么在不用“被工作定义”的情况下,依然感到有价值。

很多人会拿存款换算成日子:三百万,一年花十五万,可以活二十年。听上去好像很安全。但问题是,人的需求不会被冻结在当下。孩子会长大,父母会老去,疾病不会提前通知,利率会悄悄往下掉,物价会忽然跳起来。而生活不会等你慢慢从Excel表格里反应过来。

我认识的另一个人,家里拆迁分了几百万,三十岁不到就说“够了,我不想再卷了”。他住在郊区一个两层小别墅里,每天早上听鸟叫,中午煮面条,晚上看球赛。他给自己订了“低欲望生活”的标签,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“被动收入攻略”。但后来他去看了心理咨询,因为他开始觉得“每天都一样”,连晚上做的梦都是白天刷视频刷来的段子。他说,最初那几个月他确实开心,睡到自然醒不设闹钟,但后来醒来也不知道该干嘛。他没有了同事,没有了deadline,没有了待办事项,甚至没有了盼望。他发现,没有事情等着他,也没有人需要他。

他说,那种自由,其实是一种慢慢渗进骨头的虚无。

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,但我越来越觉得,人其实不能太闲。不是说不可以休息,而是说“完全脱离劳动”这件事,并不会带来想象中的幸福。哪怕你已经把三百万都存成了利息,每个月定投到账,就像有人每月发工资给你。但你不会真的安心。你会下意识地想办法去“保值”,去找新的理财产品,去盯着CPI,去算几年后孩子读书要多少钱。你会发现,你只是从原来的996里跳了出来,又掉进了另一种算计的牢笼。

有人说,300万提前退休是“人生赢家的自由选择”。但这个“自由”,其实是附带了很多隐藏条件的。你得没病没灾,家人都健康,孩子乖巧,生活不涨价,利率不下滑,社会不动荡,通胀不失控。而这些,哪个是你能掌控的?

我见过太多为了“躺平”而拼命的人。他们像是在打一场赌博,赌未来不会翻脸。但生活的底牌,总是不肯提前亮出来。

我开始越来越佩服那些,即使有存款,也愿意保持工作节奏的人。他们不一定是为了赚钱,可能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变钝。他们不把工作当枷锁,而是当成日常的一部分,就像刷牙洗脸,规律的存在,让人不至于混沌。

前几天我听到一句话,说“世界对你的尊重,大多来自你对这个世界还保持着贡献”。听上去有点功利,可我觉得很真实。如果你不想再被人期待,不想再给别人提供价值,那你也要准备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边缘化。

当然不是说工作就一定比退休好,只是我觉得“提前退休”这件事,不能被想得太理想主义。它不是摆脱工作的魔法,也不是逃离生活压力的出口,它只是把人生的难题,换了个包装重新递给你。

你终究还是要面对孤独,面对不确定,面对价值感的消退,面对衰老带来的被动和恐惧。你还是要回答“我是谁”,要找到“我为什么每天醒来还要走出被窝”的理由。

所以,不是说三百万不能退休,而是说别指望它帮你把人生问题一笔勾销。

钱从来不是答案,它只是让你暂时不用立刻回答问题。

你还是得去过每一个早晨。

你还是得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