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史上最难高考”来了,万万没想到,消失18年的他上了热搜……
2025-08-01
读书这件事,可能真的能托起一个人的命运底线。
我一直记得高占喜刚出现在镜头里的样子,十四岁,脸晒得通红,鞋子破得露了脚趾,说自己“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吃”。他那时候并不是真的贪吃,而是太久没吃过像样的东西。别人家有咸菜,他家连水都是凉的,馍馍硬得要靠灌凉水才能咽下去。他提起“鱼”,眼里竟然有点发光,说自己只在书上见过。
他不是被困在一个穷地方,是被整个生活按在地上。父亲双目失明,母亲劳累病倒,哥哥外出打工,弟弟太小——那个年纪的孩子,别说读书,能不被生活拖垮就已经算是命大。
但他说了一句,我后来反复想起的话:“我就想好好读书。”
那是他说得最清晰、最确定的一句话。好像这个念头,是他身上唯一干净没被污染过的东西。
节目组带他去了城市,长沙,车水马龙,他趴在车窗上看得发呆。那天他哭了七次,不是委屈,是压倒性的情绪。电视上说他是第一次看到城,第一次坐飞机,第一次去理发店,第一次用电脑玩游戏,第一次喝真正的牛奶。也许还有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世界可以不一样。
他笑得很真,也玩得很投入,可他心里那个“要读书”的念头,没有消失。那些吃的、用的、看的、听到的东西都太新鲜,他忍不住沉迷,可他从未说过“我不回去了”。
他不是没动摇。他去游乐园,三块钱坐一圈,他花得很爽快。那可是他老家三个月的零花钱。他尝臭豆腐,难吃,扔在地上。他开始说自己姓“魏”,是城市爸爸的姓。他在镜头里说不想回家,说不想家。他的眼睛都亮了,是亮的那种孩子的贪恋。
但他不是没心的。他在印刷厂看见高三辍学的女孩每月三百工资,他说“这世界不好闯啊,不读书不行”。他说话轻轻的,却像自己给自己打了一针清醒剂。
他走的时候没带走城市的任何东西。他甚至没带走那个城市爸爸给他的玩具。他回了老家,穿回布鞋,走回山路,回去种地。他说“我的麦子熟了”,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孩子比很多成年人都清楚自己在干什么。
后来他真的考上了大学,还是国防生。现在已经成了一名军官,穿着军装笑得安静稳重。你可以说他是天赋好,也可以说他命好,遇到了节目组,遇到了贵人。但其实最重要的,是他自己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路要怎么走。
他明白命运这东西,不靠谁的施舍,全靠一口气撑着走。他知道回农村以后,什么也带不走,只有书还能陪他走出去。他也确实做到了。
现在看很多小孩在拼高考,有人说高考不再是唯一的路了,读书不值钱了。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,我只知道,在很多地方,很多家庭,对很多孩子来说,书仍然是最稳、最干净、最不靠运气的那一条路。
不是说非要通过读书飞黄腾达,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能靠分数改变命运。只是它至少能给你一个选择权。你能往哪儿去,能站在哪儿说话,能在怎样的房间里工作、吃饭、交朋友,这些都跟你有没有把那几年读书读好,密切相关。
这世界没有绝对公平,但读书,曾经是最公平的事,现在可能还是。
你不读书,也许可以过得还行。但你一旦想更好一点,不靠关系、不靠父母、不靠投胎运,那你必须有点自己的东西。而知识和学历,是你能拥有的、最硬的一部分。
我不是说读书就一定改变命运,但不读书,很多命运的门,从一开始就不会对你打开。
所以我还是想说,能读的时候就好好读吧。
你永远不知道,在你前行的路上,那一页书、那一场考试、那一个决定,会不会就是命运转弯的起点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