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,它排第一,很多人都没意识到
2025-07-31

真正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,是让他一直活在“喜欢”的幻觉里。

每天总有人说自己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”“不喜欢被安排的任务”“不喜欢某个同事”“不喜欢领导的风格”“不喜欢这座城市”,但更核心的,其实是“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”。他们说得很自然,好像喜欢是什么必须被捧在手心的东西,好像成长和行动之前的第一步就是找到“喜欢”。这就像是说,只有春风拂面、花香袭人,我才愿意出门一样,可惜的是,大多数值得走的路,从来都是风沙扑面,没有那么舒服。

人并不是在“找到”喜欢之后才会做事,更多时候,是在做了很久之后,才慢慢喜欢上了它,或者,更准确地说,是在做得还不错之后,才觉得也还挺喜欢的。所以“喜欢”根本不是前提,它是结果,是你在反复推开疲惫、不耐烦、懊悔、卡壳之后,还没有放弃那件事,然后忽然有一天,它回馈了你一点什么。

我们早就被“找到热爱”这种叙事洗脑了,好像每个人都该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目标,然后朝它飞奔。但其实很多人不是找不到,而是从没真正做过,哪怕做了,也只是稍微尝试,然后就因为“没有感觉”而放弃了。他们以为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,其实只是还没有耐下心来。因为他们对“喜欢”的期待太高了,以为喜欢就该是快乐、轻松、激情澎湃,而一旦发现这事干起来也很痛苦、也很枯燥、也经常失败,他们就认定这不是自己该干的事。

可是谁告诉你喜欢就不会痛苦?谁告诉你热爱就一定轻松?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做了,做得不那么糟糕了,才慢慢建立起一点点微弱的信心,然后继续做,做得更顺一点,慢慢就有了被喜欢的资格。喜欢不是你脑袋里冒出来的感觉,它是你在地上滚了半天,弄得一身灰之后,忽然有那么一刻,觉得自己还活着。

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,而是习惯了做一个“欣赏者”。他们说自己喜欢写作,其实是喜欢看别人写的好句子,喜欢点赞、收藏、感动,然后转发;他们说自己喜欢唱歌,其实是喜欢在KTV里听朋友唱,他们说自己喜欢知识,其实是喜欢在抖音里听“认知升级”的段子……他们活得像一个专职的“消费者”,从不真正去生产,从不真正去创造。所有“喜欢”都是在索取,不是在投入。

更危险的是,他们甚至不觉得这种状态有什么不对。他们还会安慰自己,说“我是个感性的人”“我喜欢多样的事物”“我不想把兴趣变成负担”,说白了,就是不想吃苦,不想坚持,不想面对那个“我其实没那么厉害”的自己。

但问题是,如果你只是不断地欣赏、收藏、点赞,最终你会连喜欢的心情都没有了。因为人是会疲劳的,你的期待会越来越高,你消费的内容会越来越多,你的内心会越来越空。最后你不再为任何一个作品感动,不再为任何一个好观点心动,甚至不再愿意打开手机看这些内容——你开始厌倦了所有“别人创造”的东西,因为你自己从未真正动手去创造过。

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而是你早就把“喜欢”用光了。你每一点微弱的热情,都被你过度消费掉了,就像一根蜡烛点了一万次都没有点燃,到最后连蜡油都干了。

真正的转折点,是你开始“做”了。不是简单地尝试一两次,而是持续做,哪怕做得很差,哪怕根本没人看,哪怕每一次打开电脑都像是一种煎熬。因为你知道,没有捷径,没有“灵感一来就爆发”,没有“天赋异禀”,只有一点点堆起来。

很多写作厉害的人,都有一段“写到吐”的经历。他们写得很烂,被拒稿一百次,被骂“水货”“没料”,他们也崩溃过,也想放弃过,也质疑过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个。但他们没有停。他们坐下来,继续写。因为这不仅仅是“喜欢”,这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底层的承诺。

真正牛的人,不是热爱做某件事,而是能在不喜欢的状态里坚持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程度。不是因为他们多热血,而是因为他们能容忍自己的痛苦。能接住那种“我现在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”的时刻,能在没灵感的时候照样写稿,在没动力的时候照样去跑,在没人鼓励的时候照样把事情干完。

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——对原本喜欢的事变得厌倦,对原本坚定的目标开始怀疑。但这恰恰是区分“玩票”和“真干”的分水岭。如果你能咬牙撑过去,哪怕只是每天推进一点点,你就能进入一个别人进不去的区域。不是因为你更聪明,是因为你更稳。

把喜欢的事做到恶心还不放弃,这已经很不容易。但真正顶级的,是把那些不喜欢、甚至一开始很讨厌的事情,也能做到极致。这才是真的狠人。

管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,尤其是那些偏创作型、偏感性的人。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,会明白管理是必须做的,是组织成长的核心。如果你因为“不喜欢”就不做,那你注定只能做一个人玩的小生意,永远组不了队,带不了人。

做销售、谈客户、处理冲突、开会写PPT……谁会一开始就喜欢这些?但如果你想做出成绩,就必须逼自己上去。这和喜不喜欢无关,和你要不要走得更远有关。

不要让“喜欢”变成你的护身符,变成你逃避一切困难的理由。如果你总是说“我不喜欢这个”,然后就不做,那你能做的事会越来越少,你的位置也会越来越低。到最后,你只能喜欢那些根本不需要你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,那些东西,基本上也都没什么价值。

你不能一边想要独立、想要成长,一边用“我不喜欢”当借口退缩。你要学会逼自己去靠近那些不舒服、不擅长、甚至有点反感的事,因为你不知道,那里面也许藏着你的突破。

王慧文不喜欢管理,但他在美团做了十年最顶尖的管理。他并不是热爱管理,他只是知道那是他必须扛起的责任。他知道自己有更感兴趣的事情,也知道自己其实不适合一直站在前线,但他没有把这些当借口。他忍着痛苦,把不喜欢的部分做到了极致,然后悄然退场。他说:“我不热爱管理”,但别人看见的,却是他创造的整个管理体系。他不需要靠“喜欢”支撑自己,他靠的是选择之后的坚持,是扛下来之后的能力。

有些人总是说“我没有找到那个真正喜欢的东西”,但其实他们一直在等一种完美的状态,一种既轻松又愉快、既高薪又自由的理想工作。他们在等,可是喜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,它是你一刀一刀凿出来的,是你无数次快崩溃又没崩溃之后的产物。

所以,那些还在苦苦寻找喜欢的人,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:我最近真正“做到”过什么吗?我有没有把任何一件事做到哪怕别人点头说“不错”?如果没有,那就别再谈什么喜欢了。你甚至还没开始配得上喜欢。

不要再被“找到热爱”这句话困住了。你不是找不到,是还没开始真正干。干起来,干到底,再说喜不喜欢的事吧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