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芩说:“想要杀死一个人,不必用刀子,只需日日挑他的错处,人,永远是需要认同感的。如果没有了被认同感,就没有了向上的动力,人最关心的,就是那些,能给他带来心理满足感的人。”
2025-07-31
被否定久了的人,会真的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值得。
一个人被慢慢耗掉,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,也不是靠一句话、一件事就崩溃。真正让人塌陷的,是那种日复一日、不动声色的贬低和质疑。每一声“你怎么又这样”,每一句“你就不能学着点”,每一个皱眉、叹气、冷眼,都像是无声的刀,一点点把信心削成碎末。到最后,他甚至都不需要别人再说什么,只是听见脚步声,就已经开始自我怀疑。
人其实可以承受很多事,包括失败、包括委屈,甚至包括短暂的孤独。但几乎没人能在长时间的否定中,还维持完整的自我。你跟他说一百遍“你不行”,他一开始可能还反驳,到后来,他是真的会相信自己不行。尤其是那些性格本就敏感、内心总有歉意的人,哪怕再努力,也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,总觉得是自己太笨太差,才惹人不满。
认同感对人太重要了。一个孩子之所以愿意学,一定是因为某一次被夸;一个成年人愿意承担责任,愿意再努力试试,也往往是因为有人曾经坚定地相信过他、肯定过他。人之所以动起来,是因为被看见。而一旦习惯了被否定,就算事情本身不难,他也会在动手之前先自我打击。像被提前泄了气,明明还有力气,却已经不敢迈出第一步。
有些人习惯用“指出问题”的方式来表现关心。嘴上说着“我这还不是为了你”,可语气永远是冷的,眼神永远是挑剔的,话语永远是带刺的。他以为这是鞭策,其实那是冷暴力。他不懂,一个人真正改变,从来不是因为被骂清醒,而是因为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温柔地牵了一把。那一瞬间,他觉得自己也配拥有更好的生活,也有力气去改变点什么。
生活中最隐形的暴力,就是持续地否定一个人,让他失去对自己的信心。很多成年人已经不是被命运打倒的,而是被身边那些不带善意的“评价”压垮的。他的眼神慢慢暗了,他的语气越来越没底气,他连表达自己都开始变得小心翼翼。就像是被训练出来的一样,不再说“不”,不再表达愿望,只是默默忍着,默默做着,默默地,越来越不像一个完整的人。
一个人真正会记一辈子的,不是你给了他什么实质性的帮助,而是你在他最不被看好、最难堪的那段时间里,没有一脚把他踹下去,反而说了一句“我相信你”。也许那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。可就是那一句话,像是残雪中飘来的一点火苗,可能很微弱,但他会紧紧捂着,不让它熄灭。他会为了不让你失望,再站起来一次。
所以啊,在表达“爱”和“担心”之前,先学会闭嘴,先学会看清楚一个人现在的状态。不是每句话都非得讲出你的判断,也不是每个场景都适合分析利弊。有时候,一句“你已经做得很好了”胜过一百句“你还可以更好”。你不知道一个人是顶着多少自我拉扯才走到你面前的,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刚刚才熬过一整夜的痛苦才决定继续试试。他不需要再被指出缺点了,他需要的是一点点被看见的光。
有些人一生都在拼命证明自己,不是因为有多爱竞争,而是太久没有听到哪怕一句真诚的认同。他一直在用结果去换一句“你很好”,可这一句太难,难到让人一边努力一边流泪,一边心碎一边硬撑。
人这一生啊,最想听到的,可能永远是那句:“你这样,其实已经很好了。”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