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学会闭嘴,放空自己,就能学到更多。
2025-07-31

真正的成长从闭嘴开始,从放下判断、屏住急躁、沉静聆听开始。

很多时候,其实脑子并没有准备好要学什么,可嘴巴已经开始急着表达了。对话才刚展开,立场就先冒出来了。听别人讲两句,还没讲完,心里已经跳出来一个“我不认同”,甚至“我也有类似经历”这种看似共情,实则打断的插话。语言成了逃避的工具,成了维持安全感的遮挡物。人用“说”来控制局面,却很少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东西,其实是藏在“听”里的。

有时说话是出于焦虑,不是因为有东西想表达,而是因为怕沉默。怕显得自己没见识,怕别人误解,怕错过展示自我的机会,怕被忽略。但这些“怕”一旦主导了谈话,那说出来的话,十之八九都是空的、虚的,甚至是没必要的。不是信息在流动,而是情绪在泄露。

说得越多,其实越容易堵住自己。说着说着,人就陷进了自己编织的框架里,逻辑越来越紧,态度越来越硬,观点越来越固执。你以为你在沟通,其实你只是在维护立场。你以为你在分享,其实你只是急着摆出一个形象。说得多了,不仅挡住了别人的声音,也挡住了自己更深的思考。

闭嘴,不是压抑,而是收。是把原本外散的心力拉回来,是让意识从“我要说什么”切换到“这话里还有什么我没听见”。是从表达者变成接收者,从输出模式转为感知模式。那一刻,人才真正开始“听”。不是听词句,是听背后的动机、情绪、暗流,是听另一个人的意识怎样在语言里流动。也才可能听见自己内心那些微弱却真实的想法,不被喧哗盖住。

而真正的“空”,也不是装作一脸慈悲地点头,不是强迫自己假装懂得,而是心底真实地承认:此刻我不知道,真的不知道。我不抢、不挡、不分析,我只是允许你说、允许我听。这个“空”不是弱,是一种有意识的留白,是不急着下判断的修养,是放下“我是谁”的勇气。

人越是急着表达,越显得匮乏。越能沉得住气,越是内心丰盈。因为你知道,重要的不是我这五分钟能讲什么,而是我这次相处能接住什么。不是我说了多少句有见地的话,而是我是否能在彼此之间创造出一点真实的、安静的空间。人跟人之间,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词句,往往一两句对了,胜过百句空谈。而那对的那一两句,往往是在静下来以后,才从心里自然长出来的。

有时候也不是在和人交谈,甚至只是一个人坐着看书、听播客、发呆,都容易陷入“知道太多”的假象。听进一句话,立刻联想到某个概念、某段经历、某篇文章,好像这东西我已经懂了。但其实你并没真正“听”,你只是让自己的过往经验接管了新的感受。就像水杯里已经装满了油墨,一倒进清水,立刻就被污染了。人如果不先清空自己,是装不下真正的新东西的。

真正的学习,不是“学会了”,而是“让它在我心里重新长一遍”。而让它长的前提,是你得先腾出地方来给它长。你不闭嘴,不收心,不安静,它就没空间。你不肯承认“我可能还不懂”,它就不肯靠近你。

所以后来再遇到一些事情,不会像以前那样急着发言、立场、回应了。反而会安静下来,让自己慢一点,再慢一点。哪怕一句话也不说,哪怕只是点头,哪怕只是沉默,也不焦虑。不因为沉默而感到失控,也不因为放空而觉得失败。因为你知道,这不是“什么都不做”,这是在等自己真正听见。

人真正的改变,都从闭嘴开始。从愿意听,愿意空,愿意重新回到“我不知道”的状态开始。那一刻,你不是在退后,而是在生长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