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觉是被动休息,打坐是主动回神。把握生命主动权的人,连“装睡”也要有主动性。
2025-07-31
真正掌握主动权的人,连“装睡”也不是退让,而是一种精准的蓄力姿态。
身体累了就去睡,这是人的本能,但心累了怎么办?很多人以为也睡一觉就好了,可事实并不是这样。睡觉能让身体放松,但那些缠在神经上的思绪、习惯性焦躁、情绪的回音和回音的回音,它们不会因为睡一觉就自动散去。甚至有时候,越睡越昏,醒来反而更空,更慌。
日子久了会察觉,这种疲惫不是肉体疲惫,而是精神的脱落。就像一辆车不是没油,而是方向盘已经失控了。那个时候,不是需要更长的睡眠,而是需要主动地停下来,把心神一点点收回。睡是逃回身体里,坐是走进意识里,两者看上去都静,其实一个是坠,一个是提。
人如果一直活在惯性里,时间会被日程推着走,行动会被情绪拽着走,甚至说话都不是出于内心,而是一种下意识的回应模式。明明活着,却像是套在什么剧本里,一遍一遍在重复。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做过一个完全清醒的选择——不带情绪,不受环境干扰,只是出于内心的安定和澄明——这就说明,精神其实已经离开了主位。
打坐其实不是练功夫,不是修高深,而是收回自己。收回眼睛,收回耳朵,收回那个总是在张望、判断、计算的脑。让气慢慢落下去,让心一点点坐下来。有时候只是坐着呼吸,看着自己内在的动荡像水面上浮起的泡。起念,不压,散了;又起,还是不抓,久了自然也不缠你。那个过程不是“训练”,而是一种温柔的、但绝对坚定的“收权”。
收回主动权,不是去控制别人,不是压住自己的冲动,而是重新拿回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掌握。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,什么时候该停;你能分辨出,是你在走路,还是念头在拉着你跑;你不再让“我好像应该……”这种莫名其妙的声音去替你做决定,而是能从内在的安定里起念、出语、起行。
有些人每天都在忙,可是一年过去了,自己什么都没长出来。也有些人看起来只是静静地坐着,但内心的力量却在慢慢累积。你以为他在休息,其实他在回神。他不是放空,而是在沉底。他不是懒惰,而是在整理军队。这种“坐”,不是被动,而是主将归位的姿态。
有一次看到一个朋友,在办公室里突然关了灯,把椅子转过去,面朝窗外坐着。没人打扰他,他也没说话。后来他说,那不是情绪崩溃,而是他感觉自己被人事、项目、情绪轰炸得已经快“失位”了,必须靠五分钟的独处,把自己从各个碎片里收回来。他说那五分钟比睡八小时更管用。因为他不是逃,而是主动“回座”。
一个人真正的力量,不是每天能搞定多少事,而是能不能保持清醒的“内在主位”。这个主位不是情绪高涨的时候,而是最疲惫、最焦灼、最灰暗的时候,你还能不被这些带走,还能稳稳地坐着,哪怕只是坐一小会儿,都说明你还在你自己这边。
人可以暂时迷失,但不能习惯迷失。可以偶尔被卷走,但不能长期放弃掌舵。睡觉是肉体的自动修复,打坐是精神的主动归位。一个人如果连坐下来都做不到,那他就永远只能被带着走;但只要哪怕能有一分钟,是你主动回来的,那整个人生的方向就可能开始往回转。
很多人问怎么打坐,其实没有标准答案。最重要的不是姿势,而是那一份“回来”的意愿。是你决定不再分神,是你决定让意识归位,是你不再允许自己活在惯性和情绪的奴役下。哪怕只是装睡,那也是我自己决定要装,而不是让一切把我打得只能躺下去。
真正有力量的人,连倒下都倒得清醒,连撤退都撤得从容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