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只要保持随喜和赞叹,则生命里处处都会有奇迹。
2025-07-31

随喜和赞叹,是一种看见福报、延续福报的能力。

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看见别人的好。有的人见不得别人顺,见不得别人被称赞,见不得别人安静、专注、发光。不是因为他真的坏,而是他活得太匮乏了。他总觉得别人的好是对自己的贬低,别人的丰盛是对自己不足的揭露。他看见一个人被认可,第一反应不是“他做得真不错”,而是“他凭什么”。这种情绪,就像把门锁死一样,把好运拦在门外,也把自己困在阴影里。

而随喜不一样。随喜的人心里是松的,他能承认别人的好,也能在别人的好里感到安心。他不会焦虑,也不会嫉妒。他看见别人进步,会觉得世界真好;他看见别人升职,不会马上把这件事拿来衡量自己。他愿意为别人鼓掌,哪怕自己还在原地。这不是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切,而是他相信轮到自己时,别人也会这样为他高兴。

随喜,是一种心念的转向,是从“我没有”走向“他有真好”。而这种转向,本身就像给心打开了一扇窗。你看世界的方式变了,世界对你的回应也会随之改变。那些原本被你忽略的温柔,那些原本藏在他人处的好运气,会因为你愿意欣赏,而慢慢靠近你。这不是迷信,是心念所聚,是气场所感,是一种被证实了千百次的规律。

有些人活得一直很苦,不是因为命不好,而是因为不知感恩,不会赞叹。他们以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,把一点小幸运当成理所当然;一旦生活不给了,就开始埋怨、计较、拉扯。他们的世界永远不够好,因为他们永远在找问题。他们以为这样就是清醒,可其实是自我设限,是把灵魂锁进负面滤镜里再反复验证。

而会感恩的人,看什么都觉得值。他们走进一家破旧的小餐馆,也会说一句“这汤熬得真温柔”;他们遇到一个态度普通的服务员,也会说“她眼神干净”;他们早上醒来,听见窗外鸟叫,也会觉得“今天很配合”。不是他们天生乐观,而是他们愿意训练自己的眼光——训练自己去发现,训练自己去欣赏,训练自己不只看缺陷,而是看细节,看温度,看用心。

这种能力,是可以修的。一开始确实有点生硬,就像你本来是个容易挑错的人,现在逼自己说出一点好话。会觉得有点别扭,有点假。但坚持下去,你会发现,有些话说出口之后,你的心是暖的;有些赞叹,哪怕最开始是为了练习,后来也慢慢变真了。而一旦你能真心随喜,那些光,会慢慢照过来。不是因为你说好听话得了奖赏,而是你终于成了那个可以接得住好事的人。

人生里有很多你以为“不公平”的事,其实都只是你站得太偏,看得太窄。你看别人好得轻松,却没看见他早年的挣扎;你看别人一路顺风,却没想过他背后推了多少夜。他不是凭空来的幸运,是你没看见的积累。而当你愿意放下“凭什么”的心态,转而说出“他能做到真不错”,你才有可能开始理解,理解之后才有可能靠近。

随喜,不是对现实的妥协,而是一种能量上的扩容。你开始觉得,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,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值得好运。你不再那么执着于“要比别人好”,而是开始相信“大家都好,就真的好”。你赞叹别人的光,也在点亮自己眼里的亮度。你看世界的方式温和了,世界也变得越来越配合。

而奇迹是什么?奇迹从来不是大事,而是你某天突然发现,那个曾经让你嫉妒到睡不着的人,现在你竟然真心替他高兴;是你某次刷到别人的成就,不再觉得自己失败,而是会想“他做得到,我也可以慢慢来”。是你原本被苦撑着的那口气,终于变成了一口温柔的叹息。

真正的好运,从不光顾焦躁的心。它只会悄悄靠近那些谦卑的人,靠近那些愿意看见别人幸福也不慌张的人,靠近那些哪怕自己还没过得很好,也愿意开口说一句“真棒”的人。那样的人,才有资格一点一点被世界善待。

如夜話,至此。



凡能随喜与赞叹者,必能在日常里看见不请自来的奇迹。

人的心一旦关闭,就算阳光照在脸上,也只觉得刺眼。不是没有光,是他自己不愿意接纳。而一旦心打开,哪怕只是一朵花开、一个孩子笑、一个陌生人说了一句好话,都能让人生出一点温热,一点像是“被世界善待着”的感觉。不是世界变好了,而是看的人不一样了。

有时候走在路上,看见一个骑电动车的大叔,一边骑一边哼着歌,脸上那种松弛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多看两眼。他没什么特别的背景,也没有宏大的理想,但他那一刻是真的轻盈。他没有显摆什么,只是在认真过他的生活。看见这种画面的时候,会突然想起“随喜”这个词。不是嫉妒,也不是羡慕,只是由衷地为他感到好——他有了这种状态,真好。

以前不太理解“随喜”的意思,总觉得那是宗教语境里的事。后来发现,所谓随喜,不过是对别人好的状态不焦虑、不妒忌、不批评,反而真心认可他有了这样的幸福。能这样的人,其实心已经稳定了。他不会一边喊着“活得真实”一边把别人活得轻松当成挑衅,也不会看见别人过得自在就怀疑“是不是装的”。他把自己放在一边,看着别人好,就也高兴一下,就这么简单。

但做到其实不容易。因为人的惯性,总是容易陷在比较和计较里。看到别人升职,就想他是不是关系好;看到别人感情好,就想他们是不是演出来的;看到别人轻松,就想是不是他根本没什么追求。我们不愿承认别人的好是真的,所以只能用“他没经历过我这些”来平衡自己心里的不平。可越是这么想,心就越苦。不是因为世界让你苦,是你不愿放别人好。

而随喜,就是你看见别人得到了什么、做到了什么、活成了什么样,然后真心地说一句:“他这样也挺好的。”哪怕你自己暂时还没走到那个位置,哪怕你也有些失落,也没关系。你不是在降低自己,而是在尊重别人的节奏。你越能尊重别人,其实也越能放过自己。

而赞叹,是更深一步的事。你不仅看见了,还愿意表达出来。你看见一个朋友最近特别有精神,你说:“你状态真好。”你看见一个人做事特别专注,你说:“你这个劲儿真让人佩服。”不是虚伪的夸赞,是由衷的认可。这种话说出口,其实对方高不高兴是另一回事,最主要的是你自己的心,不再紧绷,不再封闭,不再总想着自己得赢过别人。

很多人把善意卡在喉咙里,不是不想说,而是怕说了自己“掉价”。怕夸别人等于承认自己差,怕肯定别人等于压低自己。但真有底气的人,是不怕这个的。因为他知道,别人的好不等于自己的不好,这世上根本没有可比性。你活得像你就已经很够了,别人活得像别人也值得鼓掌。你越敢鼓掌,日子就越亮堂。

而这些,回头看,其实都是一种“心态”。但它不是一句“保持好心情”能做到的,是需要反复训练的意识方式。你必须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:今天有没有对谁心生过赞叹?有没有为谁的努力、善良、坚持感到佩服?有没有哪一刻,哪怕只是几秒钟,为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的美好感到动容?你越常问这个问题,你的心就越不会硬掉。

有段时间状态特别焦躁,看谁都不顺眼。不是他们真的有什么问题,是我自己没处理好一些内在的焦虑。那种时候真的没办法随喜,看谁都觉得烦,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好相处。后来慢慢走出来之后才明白,赞叹别人之前,先得允许自己软一点。软下来之后才能看见细节,看见一束光打在墙上的时候,你才觉得那是光,而不是某种多余的扰动。

赞叹和随喜,本质上是一种眼光的练习。不是看表面,是看那个事物背后藏着的诚意和用心。一碗面端上来,你看见的不只是食物,是人做这碗面的心;一封信寄过来,你看见的不只是内容,是人愿意花时间为你写的意愿;一个人站在那里不说话,你看见的不只是沉默,是他不愿打扰别人的分寸感。你越能这样看,你就越能活得柔软,也越能感受到奇迹。

这些奇迹不会是轰轰烈烈的,它们像微尘一样落在你日常里。你可能早晨刚走出门,就看见小区花坛的花开了,是你前天还以为要枯掉的那株。你可能在路边听见一个母亲轻声哄孩子,不带烦躁,只是轻轻地说“没事,我们慢慢来”。你可能看见一个人帮另一个人搬行李,没有寒暄,只是默默地弯了腰。这些都不伟大,但它们都在对你说:“你不是一个人,这个世界还在转动。”

而你,只要愿意去看,奇迹就不会缺席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