谣言不一定止于智者,但一定起于智障。
2025-07-31
谣言之所以传播得快,是因为它迎合了最不用动脑的部分人群。
总有人转发一条明显编造的消息,一边转发一边还要加一句“真的假的?”但点进去就能发现,图是假的、时间是错的、内容根本对不上逻辑,可他们从不在意这些。他们转发,不是因为相信,而是因为懒得辨别。也不是他们真的蠢,而是他们从来没意识到自己在传播的,是一件可能伤人的事。他们以为自己只是“顺手点了个分享”,但那一下,可能比一万个恶意评论都要致命。
人对信息的免疫力,并不取决于智商,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意识去暂停一下,把“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”的东西放慢半秒钟,问问自己:这个是真的吗?这句话说出来会不会让别人无辜受伤?这个判断是我自己的,还是别人灌给我的?很多人没有坏心眼,他们只是活得太自动化了,太快了,快到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。
尤其是当情绪卷进来的时候,那种“我就觉得他不干净”“他就是不像好人”的直觉,其实是人性里最容易被操控的部分。谣言喜欢钻的,就是这个缝。它不需要你查证,只需要你情绪不稳定,只需要你刚好也对某件事不爽,只需要你心里也有点怨气没地儿撒,然后它轻轻一推,你就成了那把火的风口。你以为你是在表达观点,其实你只是被利用去搬运了一份低级的暴力。
更可悲的是,那些最先信、最先转发、最先在评论区里打出“就说他不对劲”的人,常常是最没有判断力的一群。他们不是坏,他们只是从来没练习过什么是理性。他们靠“感觉”活着,靠“别人也这么说”做判断,靠“我早就怀疑他了”来当证据。他们用一种最原始的、未经训练的本能在社交平台上行动,而现在这个时代,信息爆炸、情绪传染、立场先行,这样的人一多,谣言自然就成了最好的商品。
你很难说清,什么叫“智障”。因为它不是说他真听不懂、真不会算,而是他对“思考”这件事没有任何兴趣。他不愿也不习惯走进第二层语境,他拒绝细节、讨厌深度,只要是表面看起来顺畅的逻辑,他就信。他不想听反驳,不想看反例,不想承认自己刚刚说了个错误。他只想快点表达完,然后转身离开。他需要的不是事实,而是立场感,是情绪共鸣,是那种“我不是一个人这么想”的安全感。
谣言最容易蔓延的时候,就是这种人最多的时候。没有太多判断能力的人聚在一起,制造出一个“谁都这么说”的气氛,然后一切就定了。你再拿出证据,他们说你洗白;你再试图讲逻辑,他们说你太复杂;你如果表现出一丝不顺从,他们立马说你就是那一边的。这个时候,谣言已经不是信息了,它变成了一种身份认同,一种立场游戏。
你不能指望这种环境里出现多少真正的“智者”。因为能看明白真相的人,不是没有,而是他们知道在这种局面下出声毫无意义。他们选择沉默,不是默认,而是知道这种潮水一样的误解,不是靠说理就能抵消的。他们知道,想让人停下来,不是告诉他们你错了,而是让他们先意识到,他们其实根本没在想。
所以很多谣言,并不会“止于智者”。智者会绕开,会沉默,会不参与。可正因为如此,场面就被更响亮、更激动、更没脑子的声音占据了。你看到的,是那些说话不带证据、情绪满天飞的人占了主导,你看到的是一种粗糙、粗暴、粗鄙的声音,在一条条评论里、在转发热榜上不断扩散。你说它愚蠢,它会说你太认真;你说它危险,它会说你太矫情;你不说,它就变成“大家都这么想”。
这才是最令人感到疲惫的地方:不是谣言本身,而是它背后那种不愿思考、不愿负责、不愿学习的心态。这种心态一旦成了常态,就会让整个环境变得轻浮、暴躁、可笑甚至可怕。你看着这些东西一路爬上热搜,心里明知道它一无是处,却又无法阻止它继续燃烧下去。
但也确实没法阻止。因为只要人群里还有大量活在“转发就完事了”这个逻辑里的人,这种谣言就永远有市场。它不怕被揭穿,它只怕没人传播。而传播它的,不是聪明人,是那些以为自己“挺清醒”的人,是那些拿着自己微弱的判断当锤子的键盘,是那些觉得“我就说一句没什么吧”的日常用户,是那些在不知不觉中,把一条原本就不该存在的假消息推成现实的人。
这不是偶然,也不是特例。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现实。而这个现实的根源,就是太多人懒得思考,懒得负责,懒得慢一点。只要这样的人还多,谣言,就永远不会停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