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年少不知读书好,年纪大了还骂读书没用。果然是,一切的痛苦,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
2025-07-31

所有对读书的埋怨,其实都是对自己无力的愤怒。

年少的时候,不懂得读书的好处,是因为眼前的世界太宽广又太模糊。那些书本里的文字和知识,像远方的灯火,明亮却遥不可及。少年心中,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迷茫。书籍像是一条路,却未必是那时自己愿意走的路。读书被误解成负担,甚至是束缚,因为那时的自己还没有看到知识背后藏着的力量和可能。

随着年岁的增长,本应懂得读书的益处,然而很多人却开始抱怨读书没用。年纪越大,生活的压力越重,许多梦想被现实击打得千疮百孔。于是,指责读书无用,似乎成了一种宣泄。其实,那种愤怒不是针对书本本身,而是内心对自身无力感的投射。现实的残酷让人无所适从,读书变成了一个替罪羊,被用来掩盖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和焦躁。

这是一种痛苦的表现——所有痛苦的根源其实都源于对自己能力不足的焦虑。面对无法掌控的生活,无能为力的自己,就会情不自禁地将责任推给外界。书被骂得一无是处,其实是心里那个无法突破瓶颈的自己在呐喊。我们不愿面对自己的无力,宁愿抱怨书本,也不愿去深刻检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。

其实,读书并不是万能钥匙,但它是打开视野、增强内心力量的重要工具。书中藏着的,不只是知识,更是思考的方式,是理解世界和自我的桥梁。对知识的拒斥,往往意味着对自我成长的逃避。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让问题越积越深,痛苦越发沉重。

读书的价值并不在于短时间内的成功,而在于慢慢构筑起抵御风雨的内心堡垒。它让人学会冷静思考,学会用更宽广的眼界来看待自己和世界。虽然书本不能直接改变生活,但它能帮你改变对生活的态度,改变对自身的认知。

于是,抱怨读书没用,更多是无能为力的表现。愤怒在内心翻涌,却找不到合适的出口,只能借由对读书的否定来发泄。每一声责骂背后,都是心灵深处的挣扎和痛楚。

也许,我们需要的不是放弃读书,而是重新审视自己与知识的关系。不要把读书当成负担,而是一种温柔的陪伴和成长的伙伴。书页间那份沉静,能让浮躁的心灵渐渐安定下来。

更重要的是,面对痛苦时,勇敢正视自己的无能和不足。只有承认了自己的短板,才能找到真正的成长方向。逃避和责怪,只会让痛苦延续。

我想,有些愤怒需要被温柔地对待,不是压抑,不是忽视,而是带着理解,慢慢拆解。读书不再是枷锁,而是解脱。

这样的觉察,或许来得晚一些,但依然不晚。人生的路,从未有固定的答案,只有不断试探和修正。放下怨恨,拥抱学习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温柔。

夜深时分,我常会想起那些对读书抱怨的瞬间。那种愤怒如潮水般涨落,却终将归于平静。平静里,藏着成长的秘密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