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人在社会上要修两个本事:见得了别人好,也见得了别人说你不好。
2025-07-31

真正的成熟,是能不动声色地承认别人的好,也能不慌不乱地听见别人说你不好。

人活在社会里,绕不开别人。走在人群里,你没法一直只看自己,也没法永远要求别人看你时眼神柔和一些。人和人之间,总归是要相互比较的,你喜欢的,别人也许早就拥有;你在意的,有些人根本不放在心上。说到底,人不是孤岛,是处在流动和摩擦之间的东西。这么一来,能不能接受别人的好,和能不能扛住别人对你的不满意,就变成一种需要修的本事,不修不行。

看见别人过得好,嘴上说恭喜,其实心里绷紧。有时候不是嫉妒,而是那种被提醒的感觉突然涌上来:你还没做到呢。尤其是那些你曾经并肩走过的人,他们后来走得比你快了,你甚至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能跟得上了。朋友圈里有人升职了、结婚了、移民了、孩子考上理想学校了,看到的第一眼,是钦佩,第二眼可能就开始翻腾了:我呢?我是不是又被落下了?但其实别人好,不是对你的指责,也不是某种评判,它只是别人好,仅此而已。你之所以会那么紧绷,是因为你太习惯把自己放在一场比拼里,而不是一条各自生长的路上。

后来想明白了一点。别人的光亮,不能遮住自己的努力。也许现在还不够好,但那不代表你没有好过、不会好。人生不是同一时间上线的竞技游戏,每个人打开的章节都不同。你看见别人站在光里,那是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步伐、经历、磨练;你现在还在途中,不代表你不会走到。你能见得了别人好,不是因为你修养高,而是你真的安住在自己的节奏里了。心里不慌,不急着赢,也就不会输。

说到别人说你不好,那种刺痛感真的不是轻飘飘一句“别往心里去”就能抹掉的。有时候别人说的,确实戳中了你自己心里也没敢面对的地方。你知道他说得没错,但你就是不想承认。还有的时候,是你明知道那人说得不公道,可你偏偏没法反驳,因为你怕说多了显得你气量小,怕别人觉得你玻璃心。于是你装没听见,可那句话就在你心里打转,三天五天都不走。

原来,真正难的不是面对别人说你不好,而是你在听见那些不好的评价时,能不能先稳住自己。不是去争,也不是去认,而是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立得住的地方。如果你确实做得不够好,那就改,如果你清楚自己做得没错,那就不要让那种声音干扰你走路的姿势。这种稳定感,是从内心生出来的,不是靠别人理解你才成立的。

有一次开会,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同事当着大家的面指出我方案里的漏洞,语气不重,但也不客气。我当下没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,回去路上才开始回放那几句话。说实话,我有点难受,但我也清楚,他说的确实有点道理。我后来改了方案,再拿出来讲的时候,他也只是点头没说话。我那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一件事:别人说你不好,不一定是在伤你,也可能是在帮你。但前提是,你自己得先能区分对错,而不是一听到反对声音就本能地防御。

人这一生,会不断地在两种情绪之间来回摇摆。一种是渴望被认同,一种是恐惧被否定。你太想被人看见自己的努力,于是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否定就能把你打回原地;你又太害怕被人忽略,于是只要有人比你好一点点,你就开始不安。但你真正需要修的,不是让所有人都认同你,而是能在认同和否定之间站稳自己的位置。别人说你好,不要飘;别人说你不好,也不要垮。你只是在走自己的路,听见风声,但不必跟着风走。

慢慢会发现,一个人越能见得了别人好,心里越不容易生出苦闷;越能听见别人批评时不自乱阵脚,越能活得稳。那种稳不是外表看起来很强硬的那种“谁都不在乎”,而是一种内在的清明:我知道我是谁,也知道我不是谁。我接受我还在路上,也接受别人已经走到了前面。我可以学习,但不嫉妒;可以反思,但不自责。这就是一种松弛感,一种对自己的宽容,也是一种温柔的坚定。

人跟人之间,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同。有的人擅长表达,有的人擅长执行;有的人情绪稳定,有的人思维灵活。你不能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处比,也不能用一时的落后去否定自己的全部。那些真正值得羡慕的人,往往也都是经过了很多别人没看见的低谷才走到今天的。你看到的,是结果;你没看到的,是他们自己也见得了别人好,撑得过别人说他不好的那段时间。

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,大概心里都有一盏灯,那盏灯不是别人点的,是他们自己点燃的。你也可以有,只是你得愿意去看见自己不那么光鲜的一面,也得愿意抬头看看别人的光,然后心里默念一声:挺好啊,他能,我也不差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