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天都需要确定的一件事是:自己是这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。所以,自己是最珍贵的。
2025-07-31
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存在。
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某种励志标语,但它其实不是在试图鼓舞谁。它只是个事实。不是因为某个心理学派说要增强自尊,也不是因为生活很难所以需要这种念头来安慰人,而是因为,除非把人当成可以随意替换的功能单位,否则每个人的存在就天然带着这种不可复制性。不只是外貌、声音、指纹这些表面差异,而是那种你每天醒来感受到的、只能用你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的感觉。那种在深夜睁开眼时,对这个世界的混乱与温柔所生出的复杂情绪,除了你,没有第二个版本。
不是说自我很伟大,也不是要强调“做自己”这种流行口号,而是说,当一个人意识到这种独特性的时候,其实就能明白,活着这件事,本身就带着某种重量。不是需要靠别人来赋值,不是等着外面的光打在身上,而是本来就发着光,只是习惯性地遮住了。这个意识不需要惊天动地,有时候就只是午后站在洗手间洗脸的时候突然闪过的念头:这双手只属于我自己,这个脸,也是我走过的所有路刻下来的样子。
小时候总觉得别人评价才重要,像是那种老师说你聪明,同学觉得你幽默,爸妈夸你懂事。那些标签看上去很温暖,久了却像某种无形的框,把人裹住,你也开始把自己当成那样的人去扮演。可慢慢地会发现,真正让人喘不过气的不是别人期待你成为什么,而是你自己不敢偏离那些定义半步。好像一旦不聪明了,不幽默了,就没人认得你了。于是你不断重复一些动作,只是为了保住一个不确定的、摇晃的身份感。
直到有一天,可能是在地铁上看着窗外那种冰冷反光的时候,才突然明白,自己一直都在找一个认定自己的方式。但那个方式,其实从来都不应该来自他人。就像一个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问的是:我还认得这个人吗?不是问别人说我像不像谁,而是问:我能不能坦然接受这个人的不完美、他的挣扎、他的那些突兀又不合时宜的小执拗。
有时候,也会恍惚地觉得,自己像是被世界推着走的,一个又一个目标、一层又一层的身份,好像在完成什么,其实心里空荡荡的。看起来每天都在努力,但其实只是没停下来自问一句:我到底想怎么活。我是不是活成了别人的期待,又或者,是不是早就不小心走丢了?
并不是说要逃避责任,也不是要反对成长,只是说,一个人不能一直靠任务清单活着。不是每一件事都能用成果衡量的,不是所有努力都要转化成回报。很多时候,那种没有声音的自我接纳才是最难的事。因为它没办法炫耀,也无法展示,但它会让你在某个平凡的瞬间,突然松一口气,觉得“我活着,还不错”。
也不是说每一天都能做到这一点。有些早晨醒来,还是会觉得整个人要被日常吞掉了。会有那种强烈的空洞感,像是你努力了一整天,但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。可就算是那样的日子里,只要还能记得一点:我不是为了符合什么标准而活的,我只是为了能完整地成为我自己,那种感觉就足够让人坚持下去。
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,也会听到无数评价。有人喜欢你,有人误解你,有人根本不在意你。你不能把自己交给这些来决定值不值得活下去。真正的安稳不是来自外界的肯定,而是你知道自己是谁,知道自己的痛苦不是毫无来由,自己的喜悦也不是偶然中奖。它们都是你一路走来的痕迹,是你曾认真地活过的证据。
很多人会说“我想活出自己”,但其实,真正的“自己”不是一套行为模板,也不是一套标准答案。它更像是,你敢不敢诚实面对自己的懦弱、脆弱、嫉妒、贪婪,同时也不否认那些善良、细腻、真诚的片刻。敢不敢在没人看的时候也照顾好自己,在失败的时候也不轻易否定一切。敢不敢承认:我不是完美的,但我仍然是珍贵的。
人越长大,越容易在复杂里迷失。不是迷失方向,而是迷失了那种简单相信自己值得的感觉。但即便是在最混乱、最疲惫的时候,只要还能有一点点声音在心里说:“我还想好好对待我自己”,那就说明,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把你推倒。
你不需要成为谁的榜样,也不需要比别人更强。你只需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你,那个曾被忽视过、质疑过、跌倒过,但依然想走下去的你。
这不是某种浪漫理想主义的自我陶醉,而是极为清醒的现实判断。这个世界不会为谁停下脚步,也不会因为你痛苦就变得柔软。但正因为如此,你的存在才显得更为珍贵。不是因为你赢了什么,而是因为你愿意在这样的世界里,依然选择不放弃自己。
那种被理解的渴望,也许永远不会完全实现。可即使如此,也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理解。你比你想象中更有韧性,也更值得被好好对待。只是有时候,你忘了而已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