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也许没有“最好”的方法,只有“配得”的方式
2025-07-30

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,它只是你还不敢相信自己值得专属。

有一阵子特别执着找“最优解”。做事之前要看好几篇攻略,做完还要复盘有没有更高效的做法。总觉得,万事皆有标准答案,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把它找出来。这个想法听上去挺上进,甚至很“理性”,但后来看清楚了,它其实是种退让,是一种微妙的自我否定。

就像在说:“我先别想我要什么,我先看看别人都怎么做。”好像别人的方法天然比自己的直觉可靠。其实根子上是默认自己没那个资格去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,所以才要不断靠外部验证来安抚不安。

很多人以为这是对效率的追求,其实更多时候,这是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。你不确定自己配有独立的感受、独立的节奏、独立的判断,于是你把决定权交出去,希望通过找到“最好的方法”来弥补自己的茫然。

我自己也这样过。学英语、写作、工作流、甚至谈恋爱,都在找“标准流程”。买书、搜帖、听播客、看短视频,好像所有选择都得先验证是不是主流推荐、有没有专家背书、在知乎有没有高赞回答。哪怕那个方法用起来并不舒服,但只要它被标记为“高效”“高级”“行业通用”,我就逼着自己坚持。

直到后来在某一天,我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感受都变得迟钝了。不是不会感受,而是不敢相信那个“只是我觉得这样比较舒服”的判断值不值得被采纳。

你越相信“最好”的方法是某个统一标准,你就越容易怀疑自己“例外”的部分。你会开始觉得,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,才总是做不到“那样”;是不是太懒了,才不愿意适应“应该的做法”;是不是太玻璃心了,才总觉得“主流路径让我不舒服”。但其实,这些“偏离”不是错,它是你活着的信号,是你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感,在尝试说一句:“这件事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。”

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,那你就必须允许自己的方式也是独特的。

你不会再去寻找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完美答案,而会开始承认,有些做法再高效,它就是不适合我;有些逻辑再清晰,它就是不属于我;有些道路看起来通畅顺滑,但我走上去就会心里堵得慌。

配得感的深处,也许就是从这个念头开始建起的。你不再需要别人的认证,才敢承认“我就是这样”。你不用再证明“我选的方法也很优秀”,你只要知道“这对我来说是轻松的,是有呼吸感的”,那就已经足够了。

很多人一生都在找“一个能被验证为正确的方式”,其实他们更需要的是“一个愿意听自己心声的起点”。

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够格拥有一条定制的路线,直到有一天你开始允许自己慢一点、绕一点、反复一点,允许每一个拐弯背后都有一个你自己的理由,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,那条看起来不像最优解的路,才是唯一会让你安心走下去的。

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才活着的,你是为了体验你自己。那你就值得拥有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方法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