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人到中年,换种活法,才不那么累
2025-07-30

中年不是终点,而是重新学会轻盈呼吸的起点。

有段时间,每天下班回家都像从一场绞尽气力的拉锯战里爬出来。人还站着,但整个人像是被卸了骨头,沙发一坐下,就不想动了。厨房的灯还没开,手机丢在门口玄关,鞋也没脱,就那样坐着发呆,听不进人声,回不了消息。不是讨厌谁,也不是想躲避什么,就是单纯地不想再被任何一丝信息打扰。

我后来明白,那不是“懒”,是耗尽。

我们以为的“正常生活”,其实早就超载。工作上每一个会议、每一条消息、每一次看似温和的“麻烦你一下”都在一点点消耗能量。下班之后的饭局、应酬、人情往来,看起来是在“社交”,但回家只觉得自己像一块用完的电池,被拔掉充电线后连开机都费劲。

后来我逼自己动了起来。不是为了健康,也不是为了塑形。只是某天早上被噩梦惊醒,一身冷汗,不知怎么就穿了双鞋走出门,顺着小区外的那条慢跑道开始走。没有目的,没有音乐,也没打算坚持几天。只是脚一步步踩着地,呼吸有点乱,空气有点凉,心跳乱成一团但竟然感觉……舒服。像是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开始动了,那是很久以来第一次,不是因为焦虑或者压力,而是纯粹地想活着一点。

后来慢慢变成每周出去两三次。不管多忙,也要挤出点时间,哪怕只是在家附近绕几圈。没有要打卡谁,也不追求成绩。就只是让身体有机会说话,不是被日程安排,而是主动呼吸、主动流汗。每次回来虽然累,但心是静的。那种累,是舒服的累。像是终于做了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情,不为谁,不解释。

还有一次,是朋友约我去学画画。其实我一直画得很烂,小时候上美术课连铅笔都拿不好。但她说只是去玩玩,什么都不要求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答应了。第一节课大家都在练习用水彩画一只梨,我前五分钟手在抖,心里只想快点结束。但画着画着,突然就进去了。不是画得好,而是专注的感觉,让我好像从一片混沌里暂时抽身出来。

后来我才明白,不是因为画得好所以喜欢,是因为那段时间我只属于那张纸。没有老板、没有孩子、没有消息提醒。那一两个小时里,我是我自己,不是任何角色。画完之后再看,画得确实丑,但心里却泛起一种久违的安定。那不是快乐,是一种像是在水里憋了很久终于浮出水面的感觉。

我现在会主动给自己留点这样的时间。不多,就每周两三个晚上,哪怕只是在阳台上发呆,听会儿歌,翻一本没看完的旧书,种一盆长不大的绿萝。就是要告诉自己,我还有一点点空间,可以自由地选择怎么浪费。

还有一个变化,是我开始慢慢清掉那些让我觉得累的关系。不再回所有消息,不再出席每一场聚会,也不再用力去维持那些靠惯性存在的联络。有些人本来就不是非留不可的,只是出于“该”的道德压力留了太久。可人到中年,真的没有精力再去做任何形式主义的表演。我开始愿意承认:我并不适合大多数的社交场合,我在群聊里永远说不上话,我不擅长寒暄,也不愿意强笑。

以前怕别人觉得我疏远,现在更怕自己在不喜欢的关系里变得疲惫又麻木。我把朋友圈屏蔽了一大半,把联系方式收紧了很多,不回的消息也不再自责。我开始认真守住那些让我舒服的人,那些见面不用说太多废话却依然能轻松相处的老友。我们说话慢、见面少,但彼此都还在。我不需要一大群人,只要有几个真心相惜的存在就够。

我不想再做那个随时“在场”的人了。我想学会慢慢抽离,学会在自己的节奏里活着。不是逃避,而是选择。人到中年,真的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,什么都接、什么都忍。你不拒绝,生活就会一直加码,直到你崩溃为止。

这一两年我越来越相信一句话:生活不是用来忍的,而是用来调试的。我们不是要忍到退休、忍到孩子长大、忍到哪天有空才开始好好活着。那些看起来遥远的“有空”,很可能永远不会来。你只有现在,只有这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能量,能不能好好过日子,就看你愿不愿意现在就开始为自己留一点呼吸的缝隙。

也许这一生都得在消耗中前行。但我们可以选择,在每一次消耗之后,悄悄给自己补一点光。去出一身汗、养一株植物、做一个梦,哪怕只是买一杯喜欢的咖啡,也算是给生活点了糖。

我们这一代人,谁不是在一边累着,一边试着活明白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