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清华教授:2024下半年,我们为什么要保持乐观?
2025-07-30

积极是一种责任,不是一种气氛。
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那些说着“没必要强颜欢笑”的人,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真的笑过了。他们不是不想快乐,而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快乐,好像只有苦大仇深,才符合这个时代的气质。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越来越悲观,聊天记录里的句子越来越短,连发语音的人也少了。不是大家不愿意分享,而是每个人都越来越怕,怕说出来的情绪不被理解,怕自己稍微一乐呵,就被误解成“看不清现实”。

可现实真的只剩下“清醒的痛苦”了吗?倒也不是。

我常常觉得,真正让人疲惫的,并不是那个物价飞涨、前途模糊的世界,而是人和人之间那种默认的悲观语气。谁先认真,谁就输了。谁表现出一点点热爱生活的样子,就容易被群体当成异类。

但人不可能靠悲观活着。就算是一块石头,也需要阳光才能温热;更何况是一个人,一个需要爱、需要意义、需要连接的人。

我越来越能理解那些仍旧愿意讲一些温暖话的人了。不是他们天真,也不是他们不懂风雨,只是他们明白: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是为了照亮别人,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彻底看不见方向。

所以说,保持乐观,从来都不是“活得轻松”的人才能拥有的特权。恰恰相反,越是在压力深重的时刻,越是需要有人站出来,用一种坚定但不吵闹的姿态,告诉身边人:“我们还有选择。”不是幻想的选择,而是基于理性、基于人性的选择。选择去相信人心深处的那点善意,选择去培养哪怕一点点的幸福感。

你要知道,人的大脑天生就有偏向负面的机制,这不是错,是进化的结果。人之所以能活下来,就是因为我们更快察觉危险,更容易记住糟糕的经验。可问题是,我们已经不再生活在草丛里了。今天你可能更需要面对的不是猛兽,而是每天刷到的那些灾难新闻、争吵视频,还有那种慢慢让你怀疑自己生活是否值得继续的情绪堆积。

但这些,不是世界的全貌。

我越来越觉得,信息越多,人的认知反而越碎。越是处于一个过度感知的时代,越要花时间去辨认哪些是噪音,哪些是内心真实的声音。乐观不是闭上眼睛假装一切都好,而是睁大眼睛看清混乱之后,依然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,去爱、去在乎、去等待哪怕是渺小的回响。

我在很多朋友身上看到这一点。他们日子也不好过,工作也焦虑,感情也时常有波折,可他们还是会认真挑一个好天气晒被子,还是会去看一场电影然后发一条很长的影评,还是会在街上看到落叶时,驻足几秒。不是因为他们有时间,而是因为他们知道:这些看似“没意义”的小事,是让人不彻底崩溃的支点。

你可能也有过那种感觉,一整天都在忍耐、在应付,可就因为有人突然递过来一杯水,说了一句“你辛苦了”,你忽然就没那么想放弃了。人其实就是这么脆弱,也这么简单。我们常常不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才坚持不下去,而是因为在面对残酷时没有一丁点温柔的缓冲。

所以如果你能,还是请试着活出一点不动声色的温暖来。别怕被人误解,别怕被说成傻,能在这样的时代里坚持乐观,是一种本事,更是一种选择。

你不需要天天阳光灿烂,但至少别让自己彻底失去感觉。那些能让你动容的电影、让你发笑的朋友、让你心安的书、让你松口气的午后时光,都不是奢侈品,它们是生存工具,是精神维他命。

我们习惯了效率,习惯了比较,习惯了“价值导向”,却忘了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价值。如果不能感受到活着本身的温度,那挣再多也不会觉得踏实。

我知道,这些话听起来像“鸡汤”。可你仔细想一想:在这个人人喊苦、动不动就“摆烂”的时代,还有谁会愿意认真地和你谈“幸福”两个字?那些看起来“浅显”的道理,之所以一再被说,是因为很多人早已忘了它的力量。

不信你试试,哪怕只是一点点,每天主动去做一件让自己舒服的事,不管多小,慢慢地,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在悄悄改变。不是马上变得轻松,也不是立刻看见希望,而是那种你以为“撑不住了”的时候,忽然又多了点力气。

你还会继续累、继续烦、继续被不确定困住,但你不会再轻易认输。

因为你知道,那个能让你重新站起来的人,不是别人,不是命运,也不是一次奇迹,而是那个仍愿意相信幸福值得追求的自己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