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董宇辉的近况,让人担心
2025-07-30

穷孩子一路向上,最难的不是拼搏,而是内心那种“我不配”的声音。

看着董宇辉坐在节目里慢慢说话,我有点难受,说不上来是心疼还是共情。他已经不是那个站在讲台上讲英语、写春联的小老师了,现在的他,穿得体面,说话圆润,举止带着一点显贵气息。可他眼神里那种时不时闪出来的疲惫感,还是让我一下就想起自己在凌晨三点时的样子——不是身体上的累,是那种“我怎么走到这一步了”的恍惚。

他说自己每天靠安眠药睡觉,一觉只能睡两小时,还要分几次吃。我听见这句话的时候,是在夜里刷手机,屏幕的光照得我脸上发疼。我忽然想到一个场景,就是你一边在推别人走路,一边脚下踩的是一条碎掉的桥。你不能停,你也不敢看底下,你只能强撑着说“我很好,我能行”。

但他其实不行。

这并不是说他能力不够,也不是说他不配拥有现在的成就,而是他还没学会,如何去承受这一切的重量。他太怕辜负了。怕辜负观众,怕辜负公司,怕辜负曾经那个努力向上的自己。最怕的,是他自己一松懈,所有东西就会从头顶塌下来。

这一切我都太明白了。我也走过那种“忽然有了一点好光景,却总觉得别人看错我”的路。你坐在灯下,看着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被转发几万次,点赞几千条,然后你一关掉手机,家里安静得像废墟。你开始想:我是不是真的有点配不上别人说的“你真厉害”?我是不是走错了?我是不是……其实该待在原来的位置里?

这其实不是谦虚,是深到骨头里的自我否定。

因为我们穷孩子,从小就习惯了“你要更努力一点才行”,习惯了“你再不拼就完了”,我们从没学会怎么放松,更没学会怎么相信自己值得拥有“舒服”。

所以我们怕,我们敏感,我们经常一边干着一边怀疑,一边往前走一边偷偷哭。我特别理解他说“我不喜欢卖东西”,因为那种感觉太熟悉了——你明知道这是一份工作,但你心里总有个声音在逼问:“你是在骗别人买你不爱的东西吗?”

这不是装,是挣扎。

是你从底层一路爬上来以后,发现自己其实并没变得更自信,反而更容易焦虑、易碎、胆怯。你变成了一个被无数人仰望的人,但你自己却总觉得仿佛还站在最底层,伸长了脖子在望天。

我有一个朋友,和董宇辉差不多,也是一夜爆红。他和我说,火的第一年他什么都吃不下,一坐下来吃饭就觉得胃抽筋。他说自己不是怕火,是怕自己火不配。他总担心有一天别人会发现他根本就没那么好,然后一切都崩了。那一年他瘦了十八斤。

我特别理解。

特别理解那种“我赚的钱是我配得上的吗”的怀疑,理解“别人喊我老师的时候我想躲起来”,理解你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,可你还是夜夜失眠。

因为我们这些人,是被磨出来的,不是被养大的。

没人告诉过我们“你值得”,没人给过我们一个拥抱说“慢点也没关系”。我们习惯了咬牙顶,习惯了不让人看见软弱。可现在,站在光里了,你忽然发现那些没处理过的情绪,全都涌上来了,堵得你喘不过气。

董宇辉在节目里那句“我真的很想过一种简单生活”的时候,我心里一酸。

他不是不想做事,他只是太久没做自己了。

他想回到那个还能安心睡觉、可以走在校园边上想想课怎么讲、偶尔给妈妈打个电话诉苦的那个时刻。他不想再做什么网红,也不想做什么带货大V,他只想当一个人。

一个可以笑得自然、吃饭放松、说话不用小心翼翼的人。

可那条路已经很难回去了。

就像我有时候也会幻想,如果我没写字了,是不是可以搬回小城,开家文具铺,白天卖笔,晚上写点闲话。可那不过是幻想而已。我们已经没办法再走回原来的路,我们只能继续往前。只是,我们得慢一点,得把那些从没被疗愈过的地方,好好安顿一下。

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,到底要怎么走,才能不那么痛苦?怎么才能让那些没来得及长大的部分,别总在夜里找上门来?

我没有答案。

但我知道,我们得学会放过自己。不是放弃努力,是学会在努力的同时,也对自己说一句:“已经很好了,真的,不用再逼了。”

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。就算有时候会崩溃,会迷茫,会哭着睡去,也没关系。

谁规定成功的人就不能脆弱?

谁说带货的人就一定得阳光?

谁说穷孩子不能怕黑?

如果这一路爬上来让我们忘了怎么温柔地待自己,那就停一停,哪怕只是半分钟。

哪怕只是对自己说一句:没关系,你已经够好了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