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创业失败,从野路子写手到总上稿1000多篇的写作助教,我如何用写作为自己的人生托底?
2025-07-30
靠写作谋生并不容易,但它是我见过最公平的一种生路。
我清楚记得,第一次失业是在29岁那年。创业失败,合伙人散了,项目黄了,办公室关门的那天我一个人把桌椅拆掉,又把几箱旧文件搬上楼,坐地铁回家。那天北京的天特别沉,我下车的时候雨刚停,鞋踩在站外那条小路上,像踩进泥塘。整个人也像陷在某种说不上来的湿气里,怎么都干不了。
那会儿我每天都醒得很早,一睁眼就是账户余额,再睁一次眼是房贷还款日,第三次眼神飘到天花板上,就开始想,我要不要回老家?我能不能投份简历去个不太挑剔的公司先混口饭吃?但我实在不想再经历那种“看人脸色吃饭”的日子,我已经目睹太多成年人的底线是怎么被日复一日地掏空的了。
我在广告公司干了四年,什么场面没见过?客户开会直接骂人,摔键盘的、吼到满脸通红的都有。那时我旁观着,以为只是个案,后来才明白,那些不过是中年职场的日常——只要你没筹码,你连回嘴的勇气都没有。我真的不想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了,哪怕再穷,我也想有点自己的东西。
那阵子我总想起一句话:“你不能永远靠工资活着。”那句从网上看来的话我原本不以为意,但在30岁快来的时候,它像一把刀一样稳稳扎在我心口。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能力。我会什么?我除了写,真的什么都不会。可偏偏这唯一能算得上的“本事”,也从来没让我赚过钱。
我就这么一点点逼着自己,从头学起。我注册了头条号,开始像个新手一样跟着别人模仿结构、抠词句、抓标题。我每天早上七点起,晚上十二点前不睡。把别人的爆款文章拆成一页页打印出来抄,边抄边骂自己蠢。两个月过去了,收入不过百把块。我妈问我你这算不算玩票,我没回她。因为我自己心里也没底。
我投了好多稿子,全都没有回应。有的编辑倒是回复了,说我逻辑太乱、结构太散、没有深度。我一边点头认同,一边继续投——反正都在谷底了,不差再被拒几次。但内心是真的开始动摇了。每一次打开邮箱都像掀一层棺布,盼着点希望,其实心里早知道不会有。我那会儿真的是在啃希望。
直到后来报了粥左罗的写作营,整个人像被按了暂停键。我第一次认真看自己写的每一个字,不是为了凑数,也不是为了点阅读量,是为了写出“代表作”。那三个字让我哑住了。我写了那么多,居然一篇都拿不出手。那种羞耻感,比失业还让人崩溃。
然后我开始重学。一课一课看,一句一句抠。我写了一篇关于廖凡的稿子,第一次修改完之后被划了满篇红线。我窝在家里改了一整周,边改边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没这个命。但老师一句一句帮我改,我就一句一句地跟。那一篇稿子到现在都还被人记得。它不是最好的,但是我真正意义上的“起点”。
后来我成了助教。没谁提前告诉我我能行,我是硬着头皮上了战场。第一期我特别怵,怕自己搞砸,怕学员问我我答不上来。我晚上常常改到两点,眼干得像砂纸。有时候看学员一篇稿子写了五六稿还没过,我急得直拍桌子,结果第二天她就过稿了。我居然笑得比她还开心。我突然意识到,教别人写作,其实是在逼自己更清醒。
从前写作只是谋生,现在它成了我跟自己和解的一种方式。我终于不再恐惧未来会不会被辞退,不再焦虑万一又失业怎么办,因为我手里有稿子,有技能,有我自己积攒下来的那点自信心。我知道再差,也还能靠自己一笔一笔把日子写下去。
我没赚很多钱,但也不算少了。最重要的是,我终于不再那么害怕了。就算哪天天塌下来,我至少知道,我还有一把笔。它不会背叛我,它也不会被谁轻易拿走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