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一夜封神的姜萍,其实很危险……
2025-07-30

一夜封神不是恩赐,而是风险的开始。

我一直记得那种感觉,刚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,稍微做成一件事,哪怕只是学校里的一点点“成绩”,外界的期待就像潮水一样扑过来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判断力,也没有抵抗力,更不知道什么叫“要保护自己”。

姜萍突然火了,我知道很多人是出于善意才开始关注她的。也许是看到她出身普通,又有那么纯粹的兴趣与坚持,就想让这个“例外”成为希望。但越是这种时候,我越觉得不安。因为我也在网上混了多年,知道这个地方最会制造泡沫。它捧你,只是为了更好地看你摔下来。

一个女孩,十七岁,原本只是每天在教室里悄悄做题,看点数论的书,沉迷在自己热爱的数学世界里。她不是去争什么的,只是单纯地喜欢。但现在,这个世界不再允许她只是“喜欢”了。她的成绩,她的家庭背景,她的每一句话都被拉出来剖析,她必须代表“天才”、代表“底层逆袭”、代表“制度失灵”……太沉了,一个普通的孩子根本撑不起。

我看到有些评论,说她应该被破格录取,说她才是真正的“天选之子”,还有人把她和韦东奕相提并论,说她会超越谁谁谁。我其实很替她害怕。不是怀疑她的能力,而是因为太多人已经开始把她当成了工具——有的人要借她来证明应试教育的失败,有的人拿她去贬低大学的录取标准,还有的人,根本就是在等她失败,好让他们站在道德高地说:“你看,这不过是又一个被吹出来的神话。”

我见过这种流程太多次了。人们热衷造神,也热衷拆神。上一个是全红婵吧?她跳水那年,所有人都喊她“天才少女”,媒体整天围在她家门口,拍她吃饭、拍她哭,谁都说是为她好。但没几年,就开始有人说她“不思进取”、“被骄傲冲昏了头”。一个连成人都还没成为的孩子,被拽进了舆论的竞技场,没有保护,没有缓冲,没有喘息。

所以我不相信热度。我宁愿姜萍慢一点、无名一点,哪怕最后只是平稳地进入大学,继续她喜欢的数学专业,一点点走下去,也好过现在被绑在这场“全民叙事”里。

其实她已经做得够好了。她在资源并不丰富的环境下自学高等数学,她能进阿里数学竞赛前12,这本身就是极高的天赋和努力的结合。就让她走自己的节奏,不需要你把她推到神的位置上。她不是要拯救教育制度,也不是你证明“天才不被赏识”的证据链的一部分。

而且我相信,她自己其实很清楚这一切的荒谬。她说过,她觉得数学很美。就是这样一句话,太干净,也太珍贵。怕就怕,过不了多久她会被逼着开始“证明”自己是不是配得上这个美名,怕她慢慢学会了应对、表演、说人们爱听的话,最后连最初的喜欢都丢了。

我们太习惯把一个人架上去,然后用尽全力看她怎么崩下来。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什么,而是因为“完美”本来就是个错觉。而流量,是让人幻觉自己被爱,其实只是被盯上。

所以我不想说她“了不起”,也不想说她“不一般”。我只想说,她是一个孩子,有幸被数学点亮了心。就这样就够了。

不要给她一个“必须成功”的未来。让她有资格失败,有资格平凡,有资格绕路。也有资格,再次做一个普通的、沉迷在数列里的、说起证明过程时眼睛会发光的中专女孩。

互联网该学会闭嘴了。这个年纪,姜萍不需要一座奖杯,她更需要一间安静的自习室、一张擦干净的桌子、几本她喜欢的数学书,和几个愿意和她认真讨论的人,仅此而已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