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冯唐:一辈子不生癌的秘密,就这3点
2025-07-30

不要脸、不害怕、不着急,是成年人对抗疾病最深的修行。

很多事,并不是越努力越有结果。医学也是。一个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医生,蹲在癌症病人床边三年,看到的仍然是“缓慢地死去”。他没办法拦住那个过程,他只能陪着它变慢一点,再慢一点,然后在某个午后或者凌晨,从生命的边缘彻底滑落。我听过一个医生说,看多了,就像看火慢慢熄,原本跳动的、明亮的,最后只剩灰。

那个火熄灭后还站起来称体重的病人,是我心里的隐喻。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消失,她的心还想抓住一些什么。可身体已经交出控制权了,那是病的彻底化,它比人更清醒,也更决绝。冯唐说,这样的经历,把他往生死的深处推了一步。后来他写小说,写诗,做投资,离开了医院,但还是常常接到电话问:“我是不是得癌了?”——其实很多人要的不是诊断,是一个肯定的安慰。是“你不会死”,或者“你可以治好”。可偏偏,这恰恰是医生最无法保证的东西。

这也是为什么他总结出那九个字,我第一次看到时有些哑然,又觉得不近人情。但细读之后,那种直白反而像是对现实的尊重——不要脸、不害怕、不着急,这不是冷漠,而是一种不得不活下去的姿态。

不要脸,这三个字不是要你无耻,是要你能抗下外界的评价压力。是说,当你已经尽了全力,不再反复问自己“我做得够不够好”。人真正累的,从来不是做事本身,而是内耗,是怕别人觉得你没做好,是怕对不起某种身份或期待。我见过太多的人,在工作上兢兢业业,在家庭里忍气吞声,在朋友圈里维持体面,最后却倒在了肿瘤的体检报告里。不是不努力,是太怕别人说你“不够好”。冯唐说“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更容易得癌”,不是说善良是错,而是太想做“好人”的人,往往不允许自己发火、不允许拒绝、不允许失败。那些情绪没有出路,就只能藏进身体里。藏久了,就烂了。

不害怕,是对结果的释然。我们总以为只要我努力,就该有好结果;只要我认真生活,就该有好命运。可偏偏,人生常常无理。你拼命工作,结果老板一句话辞退你;你认真体检,癌细胞还是长出来;你深情付出,关系还是断了。害怕,并不会阻止坏事发生,它只会让你在好事还没来之前先垮掉。冯唐说,“尽人力,知天命”,这句话说起来轻,但真正做起来,是需要跨过无数次夜里的自责和困惑,才慢慢沉淀出的信念。有时候,害怕的不是那个结果,而是你觉得你的人生承受不了它。但你真的遇见了,活着的你其实还在。还可以继续。

不着急,是对时间的尊重。不是说不作为,而是说,做完了,就停下来,给一切一点时间发酵。现在的人太急了,一做事就想看反馈,一发内容就看点赞,一生病就想吃药见效。可人的系统,是慢的。身体是慢的,修复是慢的,关系是慢的,人生也是慢的。种子埋进土里时,看不到任何变化,可它已经开始改变。一个人做完努力后,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反复催促命运,而是安静地等。等它自然地来,自然地发生,自然地落地。这才是那种长出来的好,而不是拔出来的。

我常常会在深夜想起那句,“很多人得癌,不是因为坏基因,而是因为撑太久”。我认识一位很要强的女性朋友,职场上雷厉风行,家里也一手操持。她总说自己“扛得住”,别人都以为她情绪稳定、身心健康。直到有一天她体检,查出了癌前病变。医生说,你太压抑了,太紧绷了,你的身体早就受不了了,只是你从来不听它说话。她那天回到家,给我发了一条语音,说她哭了三个小时。然后她说:“我不是想死,我只是太累了,连哭都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哭。”

身体,是诚实的。它比你更早知道你在硬撑,它也不会一直等你放过它。如果你对自己不够温柔,它就只能用一种更强烈的方式让你停下来。有时候,我们以为自己扛过去了,其实是身体替我们扛了。但它也有极限。

冯唐写下那十条压力管理的窍门,看上去平淡,甚至有点像“鸡汤”。可只有真正经历过压力碾压、情绪崩溃、疾病袭来的成年人,才知道那些看似普通的小动作,是生活最后的秩序。比如,不要被无关的人消耗;比如,排空自己的时间表;比如,写一篇文章让自己安静;比如,跑步、游泳、谈恋爱、看一场不用动脑的电影。这些事情,短期看没用,长期看,是救命的。

还有“悟空”。不是指禅宗,也不是美猴王。是那个真正的“空”。知道自己能掌控的少得可怜,知道“万事皆空”不是消极,而是一种清明。冯唐说他会去ICU,看那些几乎没有希望的病人。去墓地,看那些已经走远的人。那不是诅咒,而是一种提醒。提醒我们别再浪费太多时间在无谓的焦虑上,别再把健康让位给体面、情绪、面子或别人的期待。

最后,我想说,那句“念九字真言百遍”并不是玩笑。对很多人来说,那九个字,真的比任何药都管用。它不是万能的解药,但它是提醒我们活得轻一点、松一点、不再自我攻击的一种方式。

你已经做得很好了,真的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