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人到中年,最智慧的活法:退化自己
2025-07-30

真正让一个中年人轻盈起来的,不是再加些什么,而是敢于退掉一些东西。

情绪是最先需要被减负的东西。过了三十岁之后,我渐渐发现,冲动和怒火这种东西,代价实在太高了。跟人争一口气,吵赢了又能怎样?晚上还是睡不好,第二天还得面对疲惫的自己。我见过一些人,发火的瞬间像把自己炸碎,眼里全是红血丝,手指抖得厉害,然后身体慢慢开始出问题。高血压、胃病、失眠、掉发……很多问题并不只是吃出来的,而是气出来的。气压住了就像锅盖扣住水,一开始看不出什么变化,可时间久了,火气往里窜,身体一寸一寸被灼伤。

我也曾是个容易动怒的人,尤其是在家庭里。小孩写作业磨蹭几分钟,我的火气就像被点着的引线,一点点冒烟,最后炸开。但每次发完火,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,那种情绪不是发出去就没了,而是变成了内疚回到我身上。慢慢地,我开始学着不那么快说话,不那么快去表达愤怒。我学着闭嘴,先走出房间,站在阳台上看看天,或者喝一口水,告诉自己:先别动。到现在,我还是会生气,但我已经很久没让自己在愤怒里沉沦很久了。那种退一步的空间,是我慢慢给自己争取来的喘息。

中年以后,面子这件事也逐渐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年轻的时候太爱体面,做事总想着不要跌份,言语之间也爱端着。但日子久了我才发现,真正让人难堪的从来不是丢脸,而是明明有饭可以吃,却为了“不要被人笑”硬撑着不低头。我身边有个朋友,之前是部门经理,后来公司裁员,他一边找工作一边送外卖,刚开始也怕被人认出来,特地跑到离家十几公里的商圈跑单。有天他接到一单,送到了一家他以前客户的公司,刚好那个客户还记得他。两个人就站在电梯口,气氛有点尴尬。但那一刻他说他突然释然了——这个客户也不比他好过,彼此都在为生活挣扎着,只是方式不同。他后来跟我说:“脸这个东西啊,有饭吃才撑得住。饿得太久的人,哪有脸不脸。”

面子放下了,反倒活得自在了。能赚钱的活儿,哪怕是搬砖、送快递,只要不是偷不是抢,那就不丢人。我爸年轻时说过一句话:“只有有能力吃饭的人,才有资格谈理想。”我年轻时不理解,现在是真的懂了。

关于社交,我也退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。年轻时候太怕孤独,微信里加了上千人,朋友圈点赞点得像在上班。结果是真正愿意在我落魄时伸出手的,也就那么一两个。后来我慢慢明白了,有些人是来你生命里借光的,不是来点灯的。你一旦不再发光,他们连打招呼都懒得应付。我删了很多人,关掉朋友圈三天可见,也不再挤在所谓的“酒局”和“圈子”里了。我更喜欢在晚上给一个老朋友打个电话,问问她最近有没有好好吃饭,也愿意听听另一个朋友讲讲他家小孩的成长烦恼。人与人之间,能谈谈心、说说废话、安安静静互相陪着,这种关系,比“有用”更珍贵。

现在的我更愿意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。说白了,那些真心愿意听你讲完一件事的人,才是真正在意你的人。圈子不需要大,干净就好。

还有目标这件事,我也退掉了不少。以前总觉得自己要做很多事,早起晨跑、读完一本本书、写公众号、经营副业、考证……纸上列出来的计划长得像购物清单,密密麻麻,但到头来很多只完成了一半,甚至干脆搁置。那种对自己“不够好”的失望感,会一天比一天重。现在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限制。我能做的就那么几件事,把一件做好就已经不容易了。比如今年我只定了一个目标——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。其他的健身、读书、理财……都没有明确目标,但只要写得下去,其他事也会慢慢理顺。

我想,人真正成熟的一个标志,是不再焦虑于“我还有多少没做”,而是踏实地问自己:“我今天做得够不够好。”

我很喜欢一个比喻,说人生其实像个筛子,年轻时装得多,看起来什么都不想错过。到了中年,该漏的就漏了,剩下的才是真的重要。

有时候我会想,退化自己这四个字,其实不是一种放弃,而是一种安放。把情绪安放在更平静的地方,把面子安放在现实的基础上,把社交安放在真诚里,把目标安放在可执行的日常中。

人越活,越像“光棍树”那样。为了活下去、活得久一点、活得不那么疲惫,我们得舍弃枝叶,只留下对生活最坚韧的部分。

不是变得更强,而是更轻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