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绛:到了一定年纪,要学会沉默寡言
2025-07-29
真正成熟的人,会把该说的藏进心里,把没必要的沉入寂静。
一开始,大多数人都以为,说得多一点,能被理解得更多一点。于是急着表达自己,哪怕是毫无意义的解释,也觉得必须要讲清楚。不想被误解,不想被轻视,不想被误会成“没有态度”。但到后来才发现,那些你以为非说不可的,别人根本听不进去。有时候你越解释,别人越觉得你心虚,反而连仅剩的一点信任也没了。
那种你越想澄清,别人越懒得听的感觉,其实特别令人疲惫。就像在一个嘈杂的房间里喊破喉咙,也没有人回头看你一眼。到后来你慢慢明白了,有些解释不是说得不清楚,而是根本没有被聆听的意愿。于是你渐渐不再说了。不是不想说,而是觉得说了也没用。能不能看懂你、信你、理解你,其实从一开始就决定了。
身边的人变动频繁,有些人三言两语就相信你,也有些人你讲了一百遍,他们还是觉得你不够“真诚”。于是你开始把力气从外面收回来,转向自己。误解来了就让它来,议论起来就随它去,你开始愿意相信时间。也开始慢慢理解那句话:是非曲直,终有分晓。
你也不再觉得低谷的时候需要谁来听你倾诉。你知道能听的人早就走了,留下的人也不想听。你试着讲了一点苦,结果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去,甚至被劝你“别想太多”“你还年轻”。听着听着,你就不再想说了。不是觉得苦不重要,而是觉得说了太掉价。因为你知道,再怎么描述那些夜里吃不下饭、眼泪憋着不敢流的瞬间,也没人能真地懂得你的无助。
低谷这种事,说白了,是你一个人的事。别人能给安慰,却给不了解法。他们说“你一定会好起来的”,其实并不是真的相信你会好起来,只是他们不知道还能说点什么。所以你更愿意沉默了。不是硬扛,而是懂得了,有些路,开口只会让你看起来更脆弱。咬着牙过了,反而没人再敢轻视你。
慢慢你发现,那些真正靠得住的人,其实很少开口。他们不解释,不诉苦,不强求。他们就默默做事,像水一样,流向该去的方向。你也学着像他们那样,不用一腔热血去换一个冷漠回应,也不再浪费时间去“证明”。你知道,一次说不清的东西,十次也说不清。你开始沉得住气,变得不那么急,甚至连失望也学会了平静接受。
有时候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冷漠了,因为你已经很久没有强烈地想和谁说话。很多时候朋友发来信息,你看了一眼,决定晚点再回。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也不想敷衍地说“我挺好的”,更不想把所有没出口的情绪全都堆在一条微信上。于是你慢慢变得沉默,那种沉默不是空白,而是一种装不下多余解释的状态。
你发现人和人之间最大的距离,不是身体的远近,而是彼此生活的不可交集。有些人觉得稳定就是幸福,有些人觉得闯荡才有意义。有些人觉得工作就是混日子,有些人觉得工作是人生价值的延伸。这些说不清的立场和观念,即使你费尽口舌,也无法让对方真正懂你。你开始理解村上春树说的那句话:“不是所有的鱼都会游进同一片海里。”
所以你不再去努力对齐谁的标准,也不再急于让人理解你的选择。你不再觉得“不被理解”是一种失败。你知道,每个人活在自己的维度里,那些需要不断被解释的关系,其实本就不够牢固。
有些决定,你会默默去做,不再请示谁的认同。比如辞职,比如分手,比如离开一座城市,比如关掉一个多年不再回应的群聊。你知道那些决定的背后,没有人能真正体会你思考的深度和挣扎的时长。你也不想再花力气去“说明理由”。你只想平静地离开,然后走向你觉得值得的地方。
你也会开始感恩沉默带来的清净。那些你没有说出来的事,最后都长成了某种坚定。你开始明白,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被处理,也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要被发表。有时候,让它过去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
你知道自己越来越沉默,不是因为你懒得说,而是因为你真的越来越明白,真正重要的,根本不需要多说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