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养成“晨型人格”,就是在赚钱
2025-07-29

真正的分水岭,不是收入的高低,而是闹钟响起时你有没有立刻起身。

以前一直以为,富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藏在那些我们够不着的圈子里,比如资本,比如资源,比如背景。但这几年慢慢体会到,真正把人拉开距离的,是习惯。而习惯里最难改的一个,是起床时间。

我认识一个同事,能力很强,人也聪明,嘴皮子快得让客户都没脾气,可惜,永远不守时。他从来不早起,十点以前约不到他,九点的会,他准迟。你看得出他很想努力,有时候凌晨发来加班的截图,可每次早上的会议,他总是精神恍惚,像是灵魂还没从枕头上收回来。

有段时间我也那样。每天晚上不舍得睡,总觉得还有点时间可以“补点人生”。然后刷到两点,再设个七点的闹钟自欺欺人,最后是九点匆匆起床,整个人脑子像泡在水里。

后来看了哈尔·埃尔德罗写的书,才突然意识到,那些我羡慕的富人,他们不过是比我早两个小时开始生活。

不夸张地说,我第一次真正4点半起床的那天,脑子里有种奇怪的清明感。天还黑着,屋子安静得像刚被世界遗忘,我坐在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的时候,感觉自己好像被偷偷塞进了一个没人注意的备用时间舱。

那两个小时,写下的文字比平时一天还多;做完锻炼洗好澡,八点刚到,别人还在挤地铁,而我已经处理完三个邮件,甚至订好了中午要见的客户。

那天我没有干大事,但我特别确定,我的人生有往前走一点。

后来我才知道,原来很多富人就是靠这种节奏,把一个个“平凡日常”榨成了黄金。每天早起的人,并不是多了什么天赋,而是少了那点犹豫。他们从不问“我现在起床有用吗”,他们只是起,然后做,做完,继续。

哈尔在书里说,很多人之所以越活越穷,不是他们不努力,而是他们总在逃。熬夜不只是熬夜,更像是故意让自己错过清晨,那种可以面对生活的时刻。

说到底,很多人赖床,是因为醒来太痛苦。你一睁眼就是房租未交、工作待续、身体疲惫。于是你决定再睡一会,假装一切还没开始。但生活不会等你装睡,它只是趁你不在的时候,又往你身上扔了一堆新问题。

起得早的意义,不是清晨更神圣,而是你终于能在世界吵起来之前,为自己多抢一点点清醒时间。

有时候我也不想早起,尤其是冬天,屋里冷,床上暖,光是把手从被窝伸出去就要跟意志力打一仗。但我想起哈尔说的“人生拯救六步法”,就逼自己撑起来。先静坐一会,然后对自己说,今天不要搞砸。再起身刷牙、喝水、穿衣服,这几个动作一连串做完,人就清醒了。之后,不管读书、写字还是去跑步,状态都会顺。

这些动作单独看没什么价值,但放在一个寒冷早晨里做完,就会给你一种不动声色地赢了一点点的感觉。那种感觉会跟你一整天。

我也不是每天都做到早起,有时真的起不来,会懊恼。但只要连续坚持几天,就发现自己的心态和节奏都变了。

以前开会我总是被动跟进,现在我会提前整理问题,提前联系对接人。不是因为我突然变聪明了,而是因为早起给了我那个半小时,可以多想一点,多铺一层,少慌一次。

甚至有些我原本不擅长的事情,比如人际交往,也在早起之后变得不那么棘手。早晨的情绪比较稳定,人也不急躁,遇到麻烦反而更容易找到冷静的方法。

后来我发现,那些真正赚钱的人,从来不靠“拼死干活”来拉开差距,而是用“清晨不慌”去一点一点积累优势。他们的钱,从来不是在深夜挣的,而是在别人还没睁眼时,就已经跑完一小段的那几个小时里。

现在我不会再强迫别人也早起,也不会因为自己晚起几次就觉得失败。我只是慢慢明白了一件事: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也不是靠一夜爆红得来的。它是靠一个个“别人看不见的早晨”慢慢攒出来的。

有时我仍会想回去躲在被窝里,把世界的麻烦都挡在门外。但我知道,只要我再坚持早起一个礼拜,生活就会再多一点点掌控感,像是终于从混乱里摸到了自己的方向。

有一天我想,如果真的要说“财富自由”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,那大概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,而是你在天还没亮时就能起身,对着自己的生活说:“我来。”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