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独家专访胖东来创始人:首先要活成一个真的人
2025-07-29

真正的企业家,首先得活成一个诚实的人。

于东来让我意识到,很多人拼命做企业,却从没认真思考过什么是“做人”。他们在追求利润、扩张、行业地位的过程中,把“人”这个词拆掉了,剩下的只是一堆算计和疲惫。所谓成功,只是一种更体面、更合法的自我折磨方式。

他说那句“假如我是乞丐,我也会是个幸福的乞丐”,我反复读了几遍,觉得像是某种质问。不是在质问谁,是在质问这个社会给每个人设定的标准。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争第一,要拼命改变命运,要做大事,可几乎没人教我们如何活成一个轻松、真实、不压抑的普通人。

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能力“影响别人”,但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,至少可以不伤害别人。于东来讲员工、讲工资、讲关爱,讲得像在讲一场修行。我起初以为他是理想主义者,后来才明白,这种“理想”,不过是我们把常识丢失太久了,它才显得不合时宜。

一个人如果真的理解了“企业只是载体,生活才是目的”这句话,就不会再盲目去做那些把自己逼进死角的决定。

我见过太多企业家,年纪轻轻,头发花白,整天焦虑。开会、扩张、融资、谈判,吃着最贵的保健品,却睡得比打工人还差。他们很少谈“幸福”,因为那像是一种奢侈。更不敢谈“真实”,因为那像是一种软弱。

可他偏偏说,不能做奴隶家,要做真正健康的企业家。

那种“健康”,不是体检报告上数字正常,而是你不用再靠压抑他人、剥夺他人、讨好权力来证明自己有价值。你站着,直视这个世界,说一句:我不靠欺骗活着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愿意听这种话。它太慢了,也太软了,和这个讲求效率和收益的世界不合拍。但它让我开始认真审视一些我原本习以为常的东西。

比如他讲到管理层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,孩子十八岁要独立,我最初反感,觉得太冷了。后来想想,他不是要切断情感,而是想告诉你,真正的亲密,不是绑在一起,而是独立之后仍然愿意靠近。没有界限的爱,到最后常常会变成消耗。我们很多人不是不爱父母或孩子,而是太不会爱了,只能靠共生、控制来维持情感连接。

他说善良不能急功近利,这话我也记得很清楚。

很多企业喊口号、做公益,做几次就开始急了,觉得怎么还没有回报,怎么员工还是不感恩,怎么业绩还没起色。其实他们做的根本不是善良,只是另一种包装过的算计。真正的善,是你愿意不计后果地做正确的事,即便别人不理解你,即便你一时吃亏,也不改初衷。

他说企业做不好,是因为员工不愿干。员工不愿干,是因为企业对员工不好。

看似简单的因果逻辑,很多人却故意忽略。他们宁可相信是市场不好,是竞争者恶性压价,是运气差,也不愿承认,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对待员工。

我记得他还讲,“只要是能让大家健康幸福的,我们能实现的,就去落实”。这话特别朴素。不是“我们要成为行业第一”,不是“我们要引领趋势”,而是“只要能让大家幸福,我们就去做”。

在这个把人当资源、把情绪当累赘的环境里,这样的话像是一碗热粥,你可能没立刻吃饱,但你感觉胃是温的,心也是活的。

他不愿被称作神话,不觉得胖东来做了什么伟大的事,他只是不想继续走那条“做大做强然后焦虑崩溃”的老路。他不急,不追热点,不压员工,不内耗。他只想做点自己相信的事,然后让别人也有机会慢慢好起来。

企业不是必须开遍全国,也不是必须上市,甚至不是必须赚钱。他说得很明白,如果做不下去了就关门。只要不损害“幸福的生命状态”,都可以谈。

这句话我很久没听过。大多数人都只告诉你“怎么赚钱”,很少有人会问你,“你快不快乐?”更没人会对你说,“如果不快乐,那就别做了。”

企业家也是人,不是机器。他们不是天生强大,也不必永远压抑。他们有恐惧、有欲望、有困惑,也有没处理好的嫉妒、虚伪、自卑。他说这些从来不是要压下去,而是看清楚了之后,慢慢去调整。他并不宣称自己完美,他只是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局限,然后一点点修复。

他说自己现在能给胖东来打10分,已经很好了。因为爱才有分数,说明这份事业他是真的喜欢。

这份喜欢,不是功成名就之后才产生的,而是从一开始就在的。就像一个人走在田间小路上,风吹过来,他能停下来看一看天,说一句:“现在挺好的。”

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。但只要有人在做,你就会想靠近。

他不怕企业会不会消失,也不执着传承。他说花谢了,别的花还会开。你要做的,不是守住花,而是守住开花的那份土壤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