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今天起,做一个运气很好的人
2025-07-29
运气,其实是一种可以被人主动构建的能力。
我不再相信纯粹的“天意”了。或者说,越来越不甘心把一切归结于天意。不是因为我变得狂妄,而是因为,我开始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了。它不是公平的,但它是有规律的。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幸运的事,底层都有某种可重复的路径,而那个路径的名字,叫作:概率。
我记得刚入职场那几年,有些人仿佛总能“撞大运”。他们踩中了行业风口,加入的项目爆火,说句话都刚好符合老板喜好。那时我羡慕,甚至有点嫉妒。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哪里“赢”了我,直到后来我意识到,他们只是更早明白了一个道理:赢的人,不是靠抓住机会,而是靠站在概率高的一边。
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。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,他在创业公司做早期员工,公司被并购之后拿到一笔不小的回报。我问他是不是运气特别好,他说:“也许吧,但我当初选这家公司,是因为它所在的领域,早就在北美崛起了,中国迟早要跟上。”这句话我一直记着。原来,他不是靠撞,而是靠判断。他先看趋势,再做选择。哪怕失败,那也是基于信息的失败,而不是盲目的投入。
所以,现在每当我看到别人“突然”爆红,“突然”暴富,我都会忍住那种羡慕的冲动,反而更想问一句:他为什么选了那件事?他选的时候,看见了什么?这几年,我开始习惯先观察大环境,再考虑行动。我也试着让自己像马斯克那样,把每一次“失败”当成一次推演和修正。如果它能带来一个更合理的后验概率,那它就不是白费。
但老实说,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我太容易焦虑,太容易在短期输赢里失去耐心。有时候我会想,万一我现在坚持的方向,根本就是错的呢?或者,它是对的,但回报来得太晚,我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。想这些的时候,我的手常常是凉的,心跳也很快。那种“也许我赌错了”的念头,有时候连凌晨三点都不放过我。
可我又很清楚,如果现在停下,那些努力真的全都白费了。我必须给自己一个能留下来的理由。一个人能不能继续坐在牌桌前,不是看他有多少筹码,而是看他能不能接受不确定。我得承认,我其实很怕输,我也怕努力没有意义,但比这些更让我恐惧的,是自己从未真正下场过。
我记得看过一个说法:人这一生,不能只赌一次,但也不能总在换桌子。很多人总在挑“稳赚不赔”的局,结果什么局也没坚持到最后。真正的好运,不是一次爆发,而是一次次迭代后概率的累积。我现在不再问自己:“能不能赢?”我更常问的是:“这一步,会不会让我比上一步靠近成功一点?”只要答案是肯定的,我就留在这张桌上。
其实,如果硬要说这世界有什么特别难学的课程,那可能就是“如何和不确定相处”。它不像那些能背的知识点,不像可以演练的技巧,它几乎就是和你的神经系统作战。你要忍得住缓慢的进展,要熬得住重复的努力,还要咽得下别人“你是不是做错了”的质疑。你不能暴躁,也不能妄想。你得静下来,一点点把那条“概率通道”凿出来。
在我最迷茫的一段时间里,我在日记本上写过一句话:别试图立刻翻盘,先学会不被淘汰。那时候我每天告诉自己,只要今天不被劝退、不放弃,那我就还有机会。后来我慢慢懂了,这种“活下去”的意志,远比赢一次更重要。毕竟真正的“幸运儿”,不是那个赢一次的人,而是那个能一直玩下去的人。
我不再追求什么一夜暴富,也不再寄希望于被谁“看见”。我想做的是,持续做概率大的事,然后持续把它做对。如果这一切有个名字,那也许不是“聪明”,而是“耐心”。
我现在会在工作前认真做功课,会在写方案前做最基本的行业数据分析,会在生活中尽量减少那些不确定性过高的决策。我不怕失败,但我害怕盲目。我接受自己有时候会退一步,但我更希望,每一次回头,都是为了蓄力,而不是逃跑。
也许,我们都应该早一点明白,“运气好”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天赐,而是长期稳坐牌桌、不断迭代的结果。有些人看似总在赢,其实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没走。他们可能也痛过、输过、失望过,但他们知道,除非你最后不在桌上了,否则就还有可能翻盘。
我想成为那种人。不靠一锤子买卖,也不靠什么灵光一现。我愿意用漫长的试错,去提高那一点点概率。我愿意在别人离开时,还坐在这张桌前,一手一手慢慢打。哪怕没有掌声,也不重要。哪怕没人看见,也无所谓。我只要自己知道,我在朝着“更大的概率”前进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