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间琐事中,修一盏属于自己的灯
2025-07-29
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偷偷寻找那种终于不用再逃的感觉。
其实我也不太确定,这算不算一种执念。你看,有些人拼命赚钱,有些人专注练字,也有人每天练习做饭、打坐、种花,或者一个人默默写十几年的日记。看上去各不相同,但细想一下,可能只是我们都想证明:我没有白来这一趟。我没有白受这些苦。我不是随便活活就完了的。
每天做的那些事,哪怕再琐碎再不起眼,我都希望它们指向一个完整的我。哪怕这完整只是我想象中的。我做饭不是为了吃,我整理房间不是因为爱干净,我练琴也不是为了表演,我就是觉得,如果这些事每天都在做,那我是不是就能变得不那么碎?就好像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动,我至少知道,今天我还练了半小时字,我还煮了自己喜欢的那碗汤,我还在做一个朝着自己靠近的人。
以前以为圆满是一种状态。比如稳定的工作、温柔的伴侣、住得舒适的房子,可后来才发现,那些东西来的时候,我也并不一定就安心。反而是我能不能在混乱里,不慌地做点什么,就算这事没人看到,也没什么回报,我还是觉得它值得,那一刻,我好像就稍微懂了一点点圆满是怎么回事。
有时候我看见别人笑得特别自在,或者一个人坐着喝茶,什么都不说,表情里没焦虑也没讨好,我会有点羡慕。不是羡慕他们的条件,是羡慕那种内心里的稳。这种稳,不是别人给的,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。而这种稳的背后,可能就是他们早就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,一点点,把那些散乱的碎片给缝起来了。
我越来越相信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地方,是特别不安的。可能是小时候的事,也可能是某次失败后留下的裂口,它不会自动愈合,也没人能替我们缝补。但它不会完全阻挡我们往前走。我们可以一边破,一边修补,一边走,一边寻找自己能安心下来的方法。就像有人种菜,有人练拳,有人写小说,不一定要多厉害,也不一定要被谁承认,只要它能让你不那么怕面对自己,那就是你找到的那一点如来。
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在重复过日子,每天上班、下班、做饭、睡觉,好像根本没有成长。但慢慢地我意识到,那些看起来重复的事,其实都在形成一种节奏,而这个节奏让我不至于彻底迷路。就像大海的潮汐,看上去日复一日,但每一次涨落都有意义。不是为了变化,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变化中保留一点可依赖的东西。
我知道“如来”这个词听上去太玄了。但如果换种说法,就是你终于可以不再质问自己:我是不是活错了?是不是浪费了时间?是不是没什么价值?当这些自我攻击的声音少一点时,我们就会更容易听见内心真正的渴望。而那个时刻,其实就是我们靠近了自己的“如来”。
我试过很多方法。有段时间逼自己每天冥想、每天看书、每天设目标打卡,但那些都让我更焦虑。后来我才明白,找到自己的节奏,不是效率的问题,是呼吸的问题。是你能不能在你自己设定的小空间里,好好活着,不慌张,不伪装,不勉强。哪怕别人都不理解你在干嘛,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够了。
这个世界很吵,到处是评价、标准、方向,大家都想你快点变得更好一点。可问题是“更好”根本没有统一标准。你做一千件事,都可能被说成是逃避;你哪怕只做一件事,但你知道它让你安静下来,那就是你自己的正道。我们不用被谁认可,我们只要不再心虚就够了。
你有没有这种时候:忽然听见一首老歌,忽然闻到某种味道,眼前闪过一个小时候的画面,然后你鼻子一酸,说不上是开心还是难过,但你知道,那一刻你和自己重合了。那也是一种圆满。不是目标达成的那种圆满,而是记得自己是谁的那种圆满。你不再挣扎着去证明什么,只是轻轻地说一句,“原来我还在。”
我发现很多人在做着很“无用”的事。有人研究冷门古籍,有人每天雕木头,有人拍极小众的视频几乎没人看。但他们说,那些时刻他们特别安静,特别清楚自己活着。那我想,也许我们根本不需要活得有用,我们只是需要活得有感。不是被现实证明过的那种“有意义”,而是你自己感受得到的、哪怕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的那种存在感。
而那种存在感,其实就是你在某件事上,看见了一个完整的自己。不是完美的自己,是完整的。你知道你有阴影、有盲点、有疤痕,但你也有热爱、有坚持、有温柔。你不是只有缺口,你还有光。这光不是从外面来的,是你一点点燃起来的。
我最近越来越不急了。也不是不想进步,只是不太愿意再为了别人的节奏去折磨自己。我开始允许自己慢一点,允许自己停下来,允许自己不知道答案。有时候我甚至什么都不做,就坐在那里听风,或者去看邻居家的猫晒太阳。那种时候我特别想说,“这样就挺好。”
可能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试图修一个完整的自己。有的人用事业,有的人用家庭,有的人用信仰,有的人就靠每天把碗洗干净、把地扫干净。我想,这些事最后都不只是生活技能,它们是我们用来安顿自己的方式。就像小孩子摔倒了,会找妈妈抱一下;我们长大了,就靠这些琐碎的事,一点点把自己抱住。
就像你走夜路,灯光不一定很亮,但你知道手里那盏小灯是你自己点起来的,不靠谁,也不求谁。这盏灯就是你自己找到的“如来”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