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偷感”是一种什么感?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发现自己“偷感很重”
2025-07-29
总担心自己“像个小偷”,其实只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了。
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察觉,自己有点“偷感”了。那种感觉说不上来,不是真的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只是,每当我一个人行动、学习、走路、甚至只是站着发呆,只要有别人从我身边经过,我的神经就会立刻紧绷。仿佛我手上藏了什么,怕被看见,又说不出到底怕被发现的是什么。
这不是胆小,也不是自卑,而是对世界格外敏感的一种表现。我走进便利店,买了两样东西之后临时决定不买了,就会下意识掏空口袋、装出一副清白无辜的样子,好像店员已经在用监控盯着我看。其实没人管你,店员忙着摆货,别的顾客也自顾自逛着。但就是那一瞬间,你的心跳会突然跳快,然后假装镇定地走出去。
后来我慢慢明白,这种“偷感”其实不是怕别人知道我做了什么,而是怕他们误会我、判断我、评价我。怕在他们的目光中,我不像我。怕我正在做的事情还不够好、还不够理直气壮,所以得偷偷地、悄悄地、像是在黑夜里点一盏小灯。
比如学习这件事吧。我很少在朋友圈晒进度,也从不发“今天背了1000个单词”这种内容。我不是不努力,相反,我其实学得挺认真。但我总觉得,等我真的考出来、写出来、实现出来了,我再说,不然就像在打肿脸充胖子。也许这就是“偷学”的本质了:我想进步,但我不想被看到我还在挣扎。
“偷感”本身没有错,它其实挺温柔的。它是那种“我自己偷偷来,不打扰别人,也不愿被别人打扰”的姿态。有点像在夜里写日记,或是一个人躲在阳台上晒太阳——安静、微光、缓慢、但特别真。
我认识一些朋友,他们也有很强的偷感。我们不说自己在努力,只是默契地不约而同打开电脑。不约定时间,但对方上线的时候你也会自然地坐下。我们不会说“今天学了八小时”,但你能感觉到,对方正在和你一起,偷偷爬上自己的山坡。
最打动我的,是这种低调的用力。不是喊口号,不是立flag,而是一点一点地积累,在没有掌声和观众的角落里,把一件事做下去。
也许有些人更适合在聚光灯下奔跑,他们可以把每一次进步都高调展示,把每一个目标都说得响亮。但也有些人,喜欢在小路上、在风里走得慢一点,脚步轻一点。不是不努力,是不愿惊动谁。也不是怕失败,是觉得,自己的节奏,只有自己知道。
我开始不再苛责这种“偷感”了。以前我以为我胆小、社恐、怕别人议论。但现在我会对自己说,没关系,我只是在保护那个还不够成熟的自己。等他准备好了,自然就会走出去,不用装,也不用解释。
“偷感”其实也带来一种自由。你不用解释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结果,也不用对谁证明你有多努力。你只是照顾好自己的内心,静静地做事,哪怕慢一点,也没什么。你不是小偷,你只是在偷偷热爱。
有时候,我们太习惯于活在别人的预期里,以至于连呼吸都怕发出声响。可生活不是舞台,不需要时时表演。有些成长,就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。像植物生根,像溪水绕石,像夜色里的一声轻响。
我现在还会有“偷感”,但我不再觉得它羞耻。相反,我觉得那是我和世界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联系。它提醒我,在看似喧嚣的生活里,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节奏,自己的角落,自己的光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