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休息了两天,为什么还是感觉好累?
2025-07-29
明明什么也没做,却觉得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。
其实这种累,是藏得很深的。不是那种你跑了十公里、背了一天书包的疲劳,而是一种黏糊糊的、像云雾一样的东西,缠在你脑子和胸口,软塌塌的,不痛,但你一直提不起劲。
我这两天也“休息”了。早上不设闹钟,醒了刷手机,刷到午饭时间就点个外卖,吃完继续刷。中午到傍晚,一直都在短视频和聊天记录之间来回穿梭。有时候坐起来想想要不出去走走,结果还是瘫回床上。然后天就黑了。夜里好不容易闭上眼睛,又因为一点点声音或者闪光惊醒。第二天起来,脖子僵硬,眼神涣散,觉得比上班还累。
我慢慢意识到,这样的“休息”,根本不是真的休息。身体是停下来了,但脑子一直在转——转得不快,也不有效率,但就是停不下来。像电脑屏幕没关,后台一直在跑程序,风扇呼呼响,机器其实在发热。
有时候我也会陷入那种莫名的焦虑里,尤其是看到别人的周末动态:谁去了山里徒步,谁和朋友在露台烧烤,谁做了顿特别精致的早午餐,谁在分享新读的书和感悟……我躺在床上看着这些,明明什么都没做,却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,好像被整个世界甩在了后面。
这种感觉太熟了。你明知道手机刷多了让人空虚,但你就是忍不住去刷;你知道周末应该运动、应该晒太阳、应该和人说话,可你就是想躲起来;你也知道多睡觉不一定解乏,但除了睡觉,你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。
后来我试着换一种方式对待周末。不是那种“我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”的计划,而是随便挑一件小事,哪怕是洗干净水杯,把枕套换掉,出门买瓶牛奶再顺路多走一条街。你不能指望它一下子治好你,但你会觉得:嗯,我好像有一点不一样了。
前几天我煮了一锅很普通的粥,加了红枣和小米,吃的时候窗外阳光照进来,有点暖。我也没刷手机,就静静地吃。那一刻我突然很安静,不是外界不吵,而是脑子真的没在想别的。就是吃东西而已。但你能感觉到,大脑好像被某种温热的东西轻轻抱了一下。
我想所谓的放松,其实是一种回到自己身体里的感觉。不是脑子跑着、身体躺着,而是让自己真的停下来,听听呼吸,听听胃有没有在叫,看看阳光从哪个角度照进来,摸摸自己是不是有点冷。你一旦开始对这些小细节有知觉,大脑就会开始变软,变慢,不再像之前那样一直绷着。
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越是太累、太烦的时候,我越不想做能让我恢复的事情。我明知道读点闲书、听个播客、走两步都比刷手机好得多,但我就是不愿意动。就像在坑里躺久了,已经习惯了潮湿和黑暗,哪怕有人递根绳子过来,你也懒得抓。
所以后来我给自己设了一个“低门槛清单”。不是什么高效学习计划,也不是目标管理法,而是几件“做了不会更累”的小事——比如收拾桌面三分钟、洗脸时多停留十秒、换个杯子喝水、听老歌不看歌词……你做的时候没觉得怎样,但你会发现,心是慢慢松下来的。
我现在不再指望一个周末能让我“恢复如初”。我更像是在找一个“缓冲带”。在那两天里,我不逼自己变好,也不强求快乐,只是允许自己安静地活着。哪怕只是看窗外云飘,发会儿呆,抱着猫发傻,都好过拼命填满时间却越填越空。
很多人把“休息”理解成“无所事事”,但其实高质量的休息,是有意识地让自己慢下来,而不是一头栽进混沌的自我放弃里。
有时候我也在想,可能我们对“休息”的理解,本身就被打工生活改造得太彻底。我们以为只要不是在工作,就是在休息。但其实真正的放松,是和世界重新建立一种温和的联系。哪怕只是和风打个照面,或者安静地听一首你小时候听过的歌,也比什么都不做来得更有力量。
所以累不是因为你没休息,而是你一直没停下来跟自己在一起。
如果你也常常觉得“越休息越累”,那也许该换一种方式,问问自己:现在的我,真正需要的,是哪一种安静?哪一件小事,能让我在混乱和疲惫中,重新找回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节奏?
哪怕只是一点点,也是种开始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