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讲真,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
2025-07-28

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,我到底是希望孩子好,还是希望他按照我想的那个“好”去活。

从我当妈的第一天起,这个问题就像一根细针,悄悄地藏在我心里。白天没空管,夜里一闭眼,它就扎过来。我不想承认,但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在“他有没有吃好、睡好、表现好、将来会不会有出息”这些问题上。

可问题是,我是真的为他好吗?还是,我只是在用他填补我作为母亲的焦虑、遗憾、不甘、控制欲?

我小时候其实挺渴望自由的,渴望犯错、试错、摔倒、哭闹都不被干涉,可那时候家里人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孝顺。我那时就暗暗发誓,以后我有了孩子,一定让他自由成长。

但真轮到我自己当妈了,我才发现“放手”是一个太反人性的词。就像你明明知道孩子摔跤才会学会走路,可你还是忍不住伸手扶;你知道他要学着独立完成作业,可你还是忍不住一题一题讲。你不是不信他,你是不信他不需要你。

这是一种很隐秘的依赖感,是一种“我存在的意义,是孩子需要我”的执念。

我以前有一个朋友,小时候她妈也特别“为她好”。什么都管,学什么,穿什么,吃什么,甚至连谈恋爱对象都替她选好了。她说那种感觉特别像被捧在一个金色的小笼子里,一切看上去都很体面,但你只要伸手往外够一点,就会被拉回来,说:“外面很危险。”

后来她三十岁离婚,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“我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”的自我厌恶。她哭着跟我说:“我没做错什么,可我从来没为自己做过一个决定。”

她不是没能力,是从来没有机会练习能力。

她说她最恨的一句话,是她妈常挂在嘴边的:“我都是为你好。”

她说:“我宁愿她当年不管我,哪怕让我多摔几跤,至少我会知道,痛,是自己的;选择,是自己的;后果,也是自己的。”

那次之后,我开始反省自己对孩子的“关心”到底有多大程度是在做给自己看。是不是我帮他收拾书包,确实更快更整洁,但我有没有让他练习“自己整理自己”的机会?是不是我帮他选择兴趣班,确实更合理更高效,但有没有问过他到底喜欢什么?

还有那些“看似付出很多,实际剥夺很多”的瞬间。我懂,作为母亲,我们总是愿意为孩子牺牲一些东西,时间、金钱、睡眠,甚至自我。但问题是,我们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,默默索取了一种“你必须成才,否则我的牺牲就白费了”的期待?

那是一种更隐秘的控制,是打着爱的名义的交换。

所以现在,我开始试着“不过度在意”我的孩子。

不是不爱了,是换一种方式爱。

比如他做错事,我不再急着替他收拾烂摊子,而是站在一旁等,看他自己怎么处理。我会提醒、会陪,但我不替他完成。

比如他想放弃学了一半的吉他,我不再第一个跳起来说“怎么能半途而废”,我先问他:“你是真的不喜欢,还是一时不想坚持?”有时候他只是累了,说完就去练了;有时候他是真的没兴趣,那我就让他停,改学别的。他不是来完成我对才艺的执念的,他有权利试错。

我甚至开始在他面前示弱、说“不知道”、说“我也有烦恼”。不是为了拉近关系,而是让他知道,大人也不是完人,也不是天生就知道怎么走人生的每一步。我想给他一个示范:你可以不完美,但你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
有时候我们以为,孩子是在我们“不断给”中长大的,其实不是。他们是在我们“逐渐撤离”中成长起来的。

你慢慢从他生命的中心退到边上,他才能慢慢把你的位置让给他自己。

我以前总以为,当妈就是时时刻刻都要在场。现在我知道,有时候最深的爱,是学会消失一部分——让他哭,让他痛,让他试,让他错,然后让他自己站起来,拍拍裤子,继续走。

如果可以,我希望我儿子有一天能跟别人说:“我妈不是什么都帮我,但她从来没拦着我活成我自己。”

我希望他的自信,来自于他自己爬出来的坑,而不是我提前替他填平的路。

所以,如果你问我怎么做一个好妈妈,我只能说——别太在意孩子,认真地活好你自己,偶尔看一眼他,点点头,然后继续过你的人生。

孩子不是你人生的附属物,他是你交还给世界的礼物。

你只是负责把他带到这个世界,然后,陪他走一段不太长的路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