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顶峰会学习半年,2个月变现7万+,知识付费10倍变现,这5个思维很重要
2025-07-28
其实我总是很怕那种“立刻变现”、“2个月赚7万”这种句式。不是怀疑什么,只是我知道,如果你真的走过那条路,你不会轻易用数字说话,哪怕数字是真的。
因为所有的结果背后,都是好几个月的怀疑、咬牙、夜里醒来不知道在坚持什么的那种孤独感。
我看她说自己是95年,从财务转自由职业者,花半年学习,再用2个月卖产品赚回来。我知道,这听起来像一个顺理成章的成长路径,但其中每一步,都不像外人看得那么“轻巧”。尤其是她说自己“曾经只是看着别人加入,自己因为拮据只能羡慕”的时候,我脑子里就浮现出那种,坐在昏黄灯下,盯着手机推文看了十几遍却不敢下单的场景。那种“想变好却怕错付”的感觉,太熟悉了。
所以我知道,这种人在后来的爆发,通常不是偶然,是因为她压抑得太久、太深。她一旦动了,就会咬住不放。
她分享的那五个思维,说实话,每一个都不新鲜,但组合起来,有种特别真实的“土办法感”。我喜欢这种“没那么高大上、但脚下有土气”的说法。像筛选思维,说得很对,很多人压根就没得选,是因为压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更不知道怎么找。所以只好“碰上什么就是什么”。我也曾那样,报课纯靠缘分,看谁朋友圈发得多就买谁的。
后来我才明白,真正要有产出的付费,是像她说的那样,有明确目标、有评估标准、有回报预期。而不是交完钱就想着“看命”。
还有借势,我以前是有点抗拒“借势”这词的,总觉得像是一种攀附或者投机。但后来慢慢明白了,有些势不是拿来“靠”的,而是拿来“站上去看看远方”的。我现在也会看清一个领域里谁有能量、谁走得稳,然后默默观察、靠近、学习。我没法成为他们,但我能让自己尽量不闭眼走路。
她提到“利他思维”的时候我点头点得有点猛。真的是越走越发现,做知识型工作,不是卖东西,是传递信任。如果你只是想“赚一把”,别人是能感受到的。但如果你真心想让别人也变好,即使方式笨拙,别人也愿意给你时间和机会。
我很喜欢她提到她在群里带学习、做点评、分享干货这些细节。她不是在做“课程推广”,她在做“关系建立”。而建立关系,从来都是赚钱最笨、但最不倒的路。
她还说到“结果导向”这件事,这是我去年最大的反思点。以前我老觉得自己挺努力的,学了很多,也做了很多。可是回头一看,没结果。没有写出来的文章、没有收入、没有改变,只剩下一堆看起来像努力的痕迹。所以后来我逼自己做完每一件事都要有产出,不是为了表现,是为了我能知道,我真的在向前。
写作思维对她来说是一种变现路径,对我来说更像一种自我重建。很多时候我写一篇文章,不是为了流量,而是为了证明我还有能力把一些混乱整理清楚、说出来。哪怕没人看,也好过烂在脑子里。
她说“把自己的一切能力、经验、思维封装成内容”,这话让我想起我之前在文档里列自己的所有“可以教的东西”,从写作、资料管理、表达、情绪处理,一路写到“怎么处理朋友的冷淡”。那一页看完,我忽然觉得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“能教别人的东西”,只是我们不敢承认那是“知识”。
其实真正能变现的,不是你听过多少课,而是你吃过多少苦、走过多少弯路,然后有没有耐心把它讲出来、传出去。
而你是不是真的“配得上那笔钱”,不是你学了多少,而是你有没有把你学到的东西,真的用进别人的世界里。
我看她在最后说“成长是一项反人性的运动”。这句话我记住了。
真的反人性。反懒、反躲、反等待奇迹、反怕犯错、反想立刻就对。
但也正是因为反人性,它才是成长。
我不觉得成长有多美,它有时候挺狼狈的,像是夜里摸黑找水喝。但你一旦摸到了那口水,你就知道,下一次你不会再渴死。
而愿意一直在路上的人,早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,不是靠谁带,不是靠谁卖,而是靠自己,一点点生长出来的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