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高段位的狠人,交朋友都是「各取所需」
2025-07-28

我一直以为,关系是靠感情维系的。至少小时候是这么教的,什么“你对别人好,别人也会对你好”,还有“真心换真心”。但我现在真的有点怀疑,小时候学的那些,像是给童话配的注脚,不是写给成年人的说明书。

因为我也真心实意地对人好过。愿意迁就、愿意等待、愿意解释,哪怕委屈也咬牙坚持。但后来才明白,关系从来不是看你有多真诚,而是看你有没有价值。这句话听着难听,但每一次关系变淡、疏远、甚至断裂之后,我都会更认同一点。

价值,不一定是钱。有时候是你能听对方说话,有时候是你帮他撑场面,有时候是你显得“懂事”所以好带,有时候是你长得好看或资源多。只要有一种价值你正好提供着,那关系就稳一点。可一旦你不再有那个“用处”了——或者你有的那部分,他不稀罕了——那份关系会静悄悄地撤退,甚至不打一声招呼。

你说到底,所谓朋友、恋人、同事、甚至家人,本质上都在做一笔笔小的交易。只是这种交易不是你情我愿地坐在桌边签合同,而是看谁能长期提供对方想要的“好处”,哪怕这个好处只是让人感觉舒服、被理解,或者被高看。

我以前挺反感“各取所需”这个说法,觉得冷血。但现在反而觉得它有点温柔。因为它不骗你。它告诉你:这就是现实。你愿意付出,但你得知道对方图什么。你愿意维系关系,但你也得知道,关系能否长久,是由“交换是否均衡”决定的,而不是“你有多努力”。

关系不是一个人维系得住的。它更像一根绳子,两个人都得往中间牵。但这个牵的力道,其实也是算出来的。你能给我什么,我愿意给你多少,我们彼此觉得不亏,就能继续走下去。可一旦某一方开始觉得划不来了,关系就开始松动了。

以前我会在某个人突然冷淡时,拼命想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,是不是最近太忙了,是不是我没表达清楚。现在我不那么想了。我只是安静地告诉自己:可能我不再是TA的人生优先项了,可能TA现在想追的,不是我能提供的。

这不是自卑,是清醒。

我也慢慢学会一件事:你要在每段关系里搞明白自己“被看中”的是什么。是情绪价值,还是社交价值,还是资源能力,还是情感依赖?你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以什么身份被需要的,这样你才知道一旦那个身份不再有用时,这段关系会以什么方式结束。

这样说是有点冷,但反而给人一种安全感。至少你不会突然受伤,也不会觉得世界背叛了你。你只是接受了:人们互相靠近,是因为各自都有所图。

可这也不是一件坏事。如果你能接受这一点,你就会更用力去建设自己的“值”,更认真地经营自己的时间和情绪,不再把热情丢给无回应的地方,也不再硬撑一段不对等的联系。

你会开始把能量用在那些真正值得的人身上。那些即便一时无所求,仍愿意同频同行的人;那些即便你“没用”,也还是会来问一句“你好吗”的人;那些不会让你自我怀疑的人。

而其他那些关系,就慢慢散吧。

不是狠,也不是算计,只是我终于明白——

再热的水,也不能泡太久;再亲密的关系,也要看清背后的利害。人情很薄,人心很深,人性复杂,这些都是真的,但你不需要恨。你只需要慢慢长出属于自己的安全感,不依附,不讨好,不委屈。

你说,这样的活法是不是太功利?我倒觉得它有一点悲悯感。你承认了现实的不完美,也因此少了很多没必要的幻想和痛苦。

那些真正成熟的人,大多早就看懂了这套规则。他们从不抱怨“谁变了”,也不挽留“谁走了”,只是默默修自己的能力,不断升级自己提供的价值,同时筛选身边人是否值得自己投入。不是高冷,只是不再浪费。

我越来越理解那句话了:“你必须很努力,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。”在关系里也是。你得足够强,才能让别人觉得离不开你,也才能从容退出不值得的连接。你不再指望任何人能看穿你的苦、读懂你的好,而是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。

这样的话,不管是留是走,都是你自己的选择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