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000块招不到农民工,却能招到大学生”:未来2-3年,最好的就业方向
2025-07-28
我有时候会想,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工作心生排斥。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,也不是因为它们赚不到钱,而是因为从小被灌进脑子的那些东西。比如,坐办公室是“正经工作”,进工厂就是“混日子”。可你问问现在街上的年轻人,真的坐在电脑前的那些人,活得都舒坦吗?
前几天我请人来家里修一个热水管,做完活我们闲聊了一会,他说自己一个月三万多,但不是一直都有,有时忙得喘不过气,有时几天没活接。他说话不急不慢,眼神里没有焦虑。那一刻我忽然有点羡慕他。他知道自己值多少钱,他知道自己的手艺能换来什么。他没有名校背景,也没什么头衔,但好像比我更知道“工作”是什么。
我想到大学同学,有的去考公,有的混职场,卷得天昏地暗,为了涨五百块工资跟领导周旋半个月。有人不敢生病,不敢休假,更不敢辞职。他们很“体面”,但每天都在透支体面换一点可怜的安全感。
现在想起来,我们小时候念书,拼命想考大学,以为那是跳出命运的通道。确实有用,一度也真带来了选择。可是当越来越多人都在挤这条道,反倒变成了内卷的温床。你考上了大学,还有研究生;你有了学历,还有实习经历、海外背景、证书、竞赛。就好像站在一根越来越细的钢丝上,往上爬要命,往下滑就是“失败”。
但有些人早就不玩这套了。他们不看文凭,看手艺。不攀比较,靠时间沉淀。他们不去和世界对赌未来的变化,而是选择扎实地活在当下。一个管道工,可能十年如一日只干一件事,但他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,比那种换了五家公司、跳了十次槽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,其实要清醒得多。
有人说那是下沉的生活,是“低端劳动力”。可我不这样看。一个人,能用自己的双手、自己的技能换来尊重和报酬,这本身就很高贵。体面不应该是穿不穿西装,而是你能不能不用讨好谁就能活得像个样子。
后来我去查了一些数据,才发现蓝领收入这些年涨得很快,有的甚至比白领还高。我有点讶异,更多的是自惭。我们那代人太看重读书了,以至于忘了教育的初衷不是让人看不起别人,而是让你能靠自己活得更好。不管你是写程序还是烧焊,不管你是坐在会议室还是走在工地上,真正的好工作,是能让你踏实地交代自己的日子。
我不是说不该读书,也不是要唱衰所谓“白领”。只是觉得,社会的游戏规则变了,我们也该换种眼光去看待工作了。过去我们太强调“读出来”,仿佛只有爬上去才算成功。但有时候,回到地面、落在实处,也未必不是一种智慧。
说到底,人这一辈子,不是要拿学历给别人看,也不是要在简历上拼命堆砌什么荣誉,而是找到一种能安顿自己的方式。有时候这方式藏在一双粗糙的手里,有时候藏在一身油渍的工装里,也许你站得不高,但你站得很稳。
我越来越觉得,未来那些能过得好的年轻人,不一定是进了最好的公司,而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。他们不一定是坐在写字楼里敲键盘的那类人,也可能是在街头巷尾里解决真实问题的人。他们懂得向现实低头,也懂得抬头看路。他们不被身份绑架,也不被工资定义。
我们不该再用“蓝领”“白领”这些词来切割人群了。工作的意义不是“你做什么”,而是“你凭什么活着”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