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年轻人省钱真相:假抠门,真理性
2025-07-28

昨天刷淘宝,看中一双鞋,券后199元。没急着买,我先去1688搜了同款,再搜拼多多,然后截图、比价、看评论、翻原材料、查产地,最后决定还是放弃。不是买不起,也不是不喜欢,而是觉得,它对我来说,没那么值得。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,我变了。我不再是那个看到喜欢的东西就“反正辛苦了,买吧”的人了。我现在,会“等一等”。

“抠门”这个词小时候听起来总带着点羞耻,好像是对生活的妥协,是一种没钱人的姿态。可现在,我发现自己和朋友们聊得最多的,不是买了什么新包,而是哪里的豆浆好喝还只要三块,哪家小馆子可以自带饭盒再打折,哪家超市晚上八点以后便当半价。

我们不是变穷了,只是更愿意算清楚钱该怎么花。理性,不再是枯燥的Excel表格,而是一种对生活保持主动权的方式。

一个朋友说得很对,“现在赚钱没以前那么容易了,所以花钱这事儿,我得更有把握。”不是我们对生活失去了热情,是我们更清楚了自己的优先级。吃饭这件事,我可以去奥乐齐买十几块的沙拉和蛋挞,不委屈;护肤这件事,我会比成分、比功效、比克重,不贪大牌;娱乐这件事,我愿意花两百块买一场live house的票,但不愿花五十块点一杯好看却寡淡的饮料。

我们越来越在意“值不值”,而不再单看“贵不贵”。“精致抠”,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反叛。不是退让,而是重构价值。

以前逛商场,总觉得要配得上橱窗里的东西,现在我逛折扣店,发现那些没广告、没网红、没营销费的白牌,有时候才是真正用心做出来的好物。一个9块9的洗面奶,如果用得舒服、干净,和99块的又有什么区别?体验在我身上,而不是在品牌故事里。

我们也不是一味省钱。我们只是把钱花在更能让我高兴的地方。有个女孩说,她租房一千八,每月花一千五上舞蹈课,还有五百块买牛奶和早餐。她说这不是消费主义,这是“生活构建”。我很理解她。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,生活不是配套送来的房车,不是早九晚五的铁饭碗,而是靠自己一点点试错,一点点搭建出的空间和边界。

所以我们要留出余地,要盘清支出,要想明白什么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。不是所有便宜都值得,不是所有贵的都高明。是这两年一点点学会的。

我认识一个月入三万的朋友,他每次买东西都在拼多多和1688之间反复拉扯。不是他小气,而是他清楚自己的需求。他说:“不是我买不起,是我不想乱花。”这话说得简单,但背后是很深的安全感。

安全感,不是存款数字的大小,是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花,什么时候可以不花。是你觉得买错东西不可惜,但买错生活很心疼。

而这种选择权,是从“精致抠”开始的。

我以前也觉得一分钱一分货,现在更相信一分钱有时候能买两分心安,只要你肯花时间去找。逛超市,看别人推满车,我背着小帆布包慢慢挑,一样觉得幸福感在升温。不是自我感动,是清楚地知道:这是我喜欢的样子,干净、舒适、不紧不慢。

我并不希望一辈子都“抠”,但我希望就算哪天能随手买几千块的东西,也依然记得现在为了一杯便宜又好喝的酸奶而开心的我。那不是“抠”,是我和生活达成的一个秘密默契。

不是所有的节制都是匮乏,有些是清醒之后的温柔。
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