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年大学生,创业一年变现6位数,揭秘我的8大高价值心法
2025-07-28
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或者说,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“对”的。但每次心里没底、开始害怕的时候,我都会问自己一句话:“你现在的状态,是更贴近你想要的那种生活,还是更远离了?”
创业这件事,说实话,从头到尾都像是一场不断逼近自己的过程。我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感,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好要赚多少钱、拿下多少客户。只是觉得——不能再继续那种内耗感很强的日子了。每天照着课程表上课,接着实习、考证,走每一个别人安排好的步骤。表面上是为了以后有选择,其实那种“可选择”的假象才是最耗人的。你根本没有选择权,只是在不同的版本里挑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糟的。
刚开始我也怀疑自己,那种深层的不确定,不是“能不能赚到钱”的不确定,而是“我凭什么能站出来”的那种不配得感。朋友圈里发个产品介绍,点发送前会犹豫很久,怕别人觉得我在搞传销,怕朋友觉得我“太功利了”。但我后来发现——你不说出来,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;你不卖,谁知道你有什么值得买的。
我第一次收到转账的时候,反应居然不是兴奋,是愣住。我甚至想问对方一句:“你确定要买吗?我真的可以吗?”那种从小到大被教育成“低调”“别太张扬”“你还不够好”的声音,还盘桓在心里。但当我开始把交付做好,开始收到对方说“谢谢你”的时候,我忽然明白了:我不是强行在卖东西,我是在用我掌握的、我相信的,去回应对方的需要。这就够了。
后来我开始敢于定高价,不是因为我“值这个钱”,而是我终于愿意承认——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功课、去试错、去陪伴别人了,这些是值得被尊重的。我不是一天长成这样的,这些能力、觉察力、敏感度,都是时间和代价堆出来的。如果我自己都不认可它的价值,那就不能怪别人只想白嫖。
有时候会有人说我“会做IP”,说我很懂营销。但其实我只是尽量去做一个真实的人。不是“人设”,而是“人心”。我从不觉得谁是流量,我也不喜欢那种“割韭菜”的思维。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在手机屏幕另一边,也正在努力生活的人。他们可能今天状态不好,刚被老板批了一顿,或者感情遇到了瓶颈。如果他们刷到我的动态,哪怕只有一句话给了他一点点鼓励,那我今天就没有白发。
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跟人争论什么观点对错了。我更在意的是,我有没有把我相信的活出来。很多朋友问我:“你是怎么保持稳定输出的?”我想了想,其实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你要真的相信自己经历的,是有价值的。不是说一定要很“高级”或很“深刻”,而是你有真诚地看见自己、记录它、愿意分享它。这就够了。
有时候我写东西,不是为了获得认可,是为了给那个不确定、不自信、总想藏起来的自己一点点支持。就像我写的,不是给谁看的,是先写给我自己看的。能被看见是好运气,但愿意看自己,是功课。
我越来越觉得“保护能量”这四个字不是鸡汤。是真的重要。你一旦长期接触那些消耗你、否定你、让你不断怀疑自己的人和环境,你就会慢慢忘了自己原本的样子。久了以后,就算外界没有人在打击你,你自己也会习惯性地自我打击。那种状态,是一点点积累的,像杯子漏水,你没察觉,但最后就什么都倒不满了。
所以我现在很少让自己陷在“非得证明自己”的状态里。我学会了去辨认什么是真正让我感到充盈的事——写字、见真诚的朋友、做对用户有帮助的内容、哪怕是一次长途独旅,只是看看陌生的街景。我开始把钱花在那些让我“舒服”的地方,而不是那些“看起来有用”的地方。钱是工具,最终是要让你过得更好,不是让你更焦虑。
我不再喜欢那种“燃到极致”的生活了。不是我变懒了,是我终于明白: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有价值。有时候,好好生活、好好吃饭、按时睡觉,不接烂活,不讲违心的话,这种普通的日子,才是最难得的。你要活得很久,才能陪别人走得更远。
我也曾想过很多次,要不要低调一点、安稳一点。特别是当你看到别人在稳定单位,朝九晚五,不用自己承担全部不确定的时候。那种诱惑很大。但我也清楚,我的性格注定不太适合那样的生活。我就是个不太愿意走寻常路的人,我喜欢尝试,喜欢体验,不怕失败,也愿意承认失败。我不怕从头再来,只怕我变得小心翼翼,不敢再走自己的路。
现在我也不太在意有没有“出圈”了。我更在意的,是我有没有持续变成一个更靠近“我想成为的自己”的人。有时候你没法用数据、点赞量、转化率去衡量这种“靠近”。但你自己知道的——当你起床的时候,面对镜子时,写下那段文字时,你是不是更自在了。有没有越来越少地讨好别人,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诚实。
我记得有人说过:“你是你自己的种子。”我现在越来越理解这句话。你播下去的,是你的选择、你的节奏、你的喜好、你的坚持,它不一定开在别人的春天里,但它一定有它自己的时机。
我也想说给你听:你不需要跟谁一样,真的不需要。你只需要找到那条你走起来不费力、心里踏实、有点小小欢喜的路,然后,一直走下去。
哪怕慢一点,也没关系。你不是来比赛的,你是来生活的。
「如夜話,至此。」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