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设我没有事业起飞、财务自由,今天我会活得很惨么?
2025-07-28
有时我会想,如果我这辈子没大起大落,没事业高飞,也没有特别富有的家底,我会不会过得很惨。这个问题像颗钉子,钉在某个深夜,别人都睡了,我还在发呆的时候,它就自己冒出来了。
说实话,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平凡有什么问题,那时候觉得只要努力,迟早会“变得不平凡”。但年岁一天天长,现实的轮廓越来越清晰,才慢慢明白,大多数人活到最后,终究还是要面对那个最朴素的选项——不太穷,也不太富,不太亮眼,但也没完全掉队,活得不算惨,就是活得挺“实在”。
我后来常常给自己算账。不是那种精打细算的账,是在给生活找一种底线安全感。比如,如果我一直认真工作,不乱来、不赌、不投机取巧,挣的是工资,花的也是工资,我是不是能积攒下一点“安稳”?有些朋友听我这么想,觉得我太小心翼翼,但我知道,我不是不想飞,而是我知道风向常变,想先扎好地基再谈翅膀的事。
其实我最怕的是两种人:一种是幻想暴富不顾一切的人,一种是已经放弃努力选择躺平的人。前者拼的是命,后者赌的是命,恰巧我都输不起。我就属于那种中间状态的人,靠不住运气,也不敢彻底撒手。我得每个月掐着算生活费,算房租、算水电、算过年回家的车票,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大事,但加在一起,就是生活的全部分量。
有一阵,我也觉得挺苦的。苦不是因为没钱,而是因为觉得自己好像在世界上没留下什么痕迹。别人总说做点不一样的事情,但很多时候我只是想稳稳当当地走下去,不摔跤,不出事,不让父母担心,不让自己受太多委屈。听起来没什么野心吧,但我慢慢觉得,这本身就是种不容易。
我有个朋友,三十出头,结婚七年,没买房没车,存款不到二十万。但他们夫妻俩特别默契,从来不争钱不比邻居,也不焦虑房价。他们爱存钱,生活简朴,没什么社交,但每个周末都会去楼下买一点菜回来做好饭,一起追剧,看猫打盹。有一次我问他,你不羡慕那些年入百万的人吗?他说,我当然羡慕,但我更怕自己不小心赔掉现在这份小日子。
以前我听这话是笑的,觉得太“没野心”,但现在想起来,好像是有点道理的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得很快,有些人就是更适合走得稳当。不是说不要追求上进,而是别把那种拼死拼活得来的高光日子,当作人生的唯一解法。你想啊,这么多人在大城市里打拼,拼了十几年还在租房,还在换工作,还在背着贷款,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累,难道他们不够努力吗?也许只是没踩到那个“风口”罢了。
可惜的是,社会并不教我们如何踏实地活着。它教我们怎样冲,怎么卷,怎么逆袭,却很少教我们,如果没有逆袭,怎么慢慢活成一个内心安稳、不被恐惧驱赶的人。我们总觉得“起飞”才是正确答案,好像一旦平庸,就等于失败。
但我越来越不这么想了。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能一直认真工作,有点存款,不犯大的错,没被房子困住,没被消费主义拖走,心态算稳,身体也健康,这样的人,其实已经挺厉害了。他或许不出名,也不“成功”,但他是个完整的人。他没碎掉,没塌掉,也没把自己活得太狼狈。
我开始试着接受这个可能:我可能这辈子不会财务自由,不会成为“大佬”,不会拥有被羡慕的社交圈,不会有好几套房子,也不会站在很高的地方说话。但这不妨碍我去拥有一份稳定的感情,一个可负担得起的住所,每个月能留点钱,一个让我觉得安心的小饭局,和几件不贵但很喜欢的物品。哪怕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,能安心地关灯,觉得“今天还行”,这也是我愿意守护的平凡。
人这一生,最难的不是没有飞起来,而是没有飞起来时,还能接受自己,不恨命运,不恨自己,不责怪别人。还能一边走路一边想着怎么走得好看点,而不是满脑子都是“我为什么走得慢”。
有时我也问自己,如果到老了,我依然没起飞,那会不会后悔?也许会。但我更怕的是,到老了回头看,发现我在最应该好好生活的年纪,把日子过成了赌局,把心态变成了战场。
所以现在我会更认真地对待我的每一顿饭,每一个周末,每一次深夜洗碗后独处的时光。我开始觉得,所谓人生的意义,未必是要赢,而是要活得像自己。哪怕这个自己不是最成功的,也至少是清醒的、温和的,不被慌乱裹挟的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