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做公益可净化心灵,爱豪车能提升赚钱动力
2025-07-28

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看车。也不是要立刻买,就是那种像男孩盯着模型飞机似的,一看就上头。看参数、看测评、对比不同颜色、轮毂、排气……一个细节都能反复咀嚼好几天。甚至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,都是在手机上浏览某个车主论坛。说不上为什么,就是觉得那种金属质感、动力澎湃的东西,有种很直接的快感,好像把它拥有了,人生就会更完整一点。

后来过了没几天,我去了云南山区,跟一群做公益的朋友一起看望了一些孩子。有个小男孩衣服破旧,鞋也磨得不成样子,但眼睛特别亮。他跑着来抱我们,笑得满脸是汗。那一刻我脑子突然有点懵,就像你在很吵的地方猛地被拉进一个静室,之前那个对动力系统兴奋不已的自己,好像有点陌生。那晚我睡不着,一直在想,我是不是已经拥有太多了。

但过几天我回到城市,那股想买车的冲劲又冒头了。我一边看车,一边又在想:怎么会这样?为什么刚刚才对物欲失去了兴趣,现在又这么上心?是不是我太肤浅?还是说,我根本不值得那种“利他”的平静?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,直到后来我慢慢接受了一个可能的解释:人是多面的。不是非黑即白的动物。你可以被公益感动,也可以被马力诱惑。

我发现,对我来说,做公益确实是一件能净化心灵的事情。那是一种很安静的幸福,不喧哗,不热烈,但能让人平静下来。有时候我会因为一次探访、一个笑容、一场对话,整个人都变柔软。那种时候,赚钱和努力都显得有点多余,好像已经够了。

但问题就在这——“够了”对一个还想做事的人来说,反而是危险的。我每次做完公益回来,会有一种不想奋斗的倦意。不是累,而是满足感太强。你会觉得,生活已经这么好了,还拼什么呢?不是贪图安逸,而是真的没动力了。我开始意识到,这个阶段的我,还没办法从“善意”中获得前进的动力。我做公益,是出于感动,但感动不会让我第二天早上五点起来干活。

物质欲望反而更直接。你想买个什么东西,想过上更好的生活,这些东西带来的那种张力很真实,它能推动你往前走。哪怕它粗糙、功利、甚至有点幼稚,可它能激发那种“我要”的情绪,而“我要”,就是一种前进的力。

这让我有点难过,又有点释然。我开始明白,对于当下的我来说,也许培养物质欲望是更稳妥的动力来源。我不会去否认自己对车的喜好,也不会因为公益暂时无法带来爆发力就否定它的意义。我甚至在想,可不可以把这两种状态结合起来?比如,如果我要买一辆200万的车,那我是不是也能强制自己捐100万出去?这个想法刚开始是自我安慰,后来慢慢成了一种可能。

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“双轨模式”。一边允许自己想要,一边也不忘在想要的过程中给世界一点什么。不是补偿,也不是赎罪,而是提醒自己:你不是只有一个面。你可以同时是那个喜欢速度的人,也是那个愿意为弱者驻足的人。

我不觉得自己高尚,也不打算伪装。我只是想找到一种能长久走下去的方式,一种不会因为满足就停下来,也不会因为良善就变得迟钝的方式。我现在越来越清楚一件事:不是所有的善良都能催生动力,很多时候,它是慰藉,不是燃料。

所以,我不再去逼自己选择。我可以在早上翻阅车评,在下午走进一所山区小学。可以一边想着怎样提升营收,也一边想办法捐书、建操场。我可以热爱速度,也可以爱着缓慢。我只是想把这两种状态,养在一个身体里,不彼此厌弃,不互相否认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