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什么样的人会活得越来越差?
2025-07-27

親愛的朋友:

凡是依附環境而活的人,終將為環境所困。

人生最怕的,不是落後一步,而是自以為穩當,實則懸在半空,毫無退路。這樣的處境,多半源於對環境的過度依賴——我們的價值不來自自身的長進,而僅僅來自被擺放的位置。

曾見一位曾任高位者,離開體制後,只能做保安。他不是不勤奮,也不是不努力,而是多年來,他習慣了在既定秩序中被稱為「領導」,卻從未思考:倘若那個秩序消失了,還剩下什麼是真實的、不可替代的自己?

所謂活得越來越差的人,往往正是那些在過去的環境中「活得太容易」的人。他們以為地位是實力的證明,殊不知,那只是環境的禮遇。若無反身自省之力,一旦環境變臉,便無立足之地。

真正可持續的價值,從來不是靠「經歷」堆出來的,而是靠「成長」活出來的。

有些工作,做十年和做一個月的差別,只在於你更會應付流程——但不會讓你更懂世界。譬如開網約車,譬如送外賣,那些行業裡的人,若不自發地尋找一個「可遷移的技能」,那麼再長的從業時間,都只是原地打轉。

我從不輕看任何工作,也不相信某種行業本身就是「低端」。但我確信,若人在其中只想「撐下去」,而不願「生根長出來」,那麼時間不會站在他那邊。

我們錯把「重複經驗」當成了「深度積累」,其實人生從不自動給出褒獎。一條河流,若只知圍繞一方水土打轉,終究會乾涸。要流動,要融入新的方向,才會有出海的那一刻。

牛逼的人,不是擁有環境,而是能駕馭環境。

真正強的人,往往能讓自己的能力「跳出語境」。他們不靠職位撐起自己的聲望,而是無論在哪個位置,都能憑一己之力創造價值。這樣的人,即使環境崩塌,也能從廢墟裡走出路來。

而那些活得越來越差的人,則恰恰相反。他們的能力被環境局限,他們的選擇被地位禁錮。當他們說:「這裡沒了,我就什麼都不是了」,這句話不是自嘲,而是一種赤裸裸的真實。

我曾見過某個企業裡的「資深高管」,離職之後,所有的資源、人脈、聲望,一夜歸零。他才忽然發現,那些年的「積累」原來不在自己身上,而是附著在公司標籤上。

環境是樹蔭,能為你遮陽,也能在一夜風暴後讓你暴露無遺。依附者終將脫皮,獨立者方能生根。

一對多的人,會愈活愈寬;多對一的人,終將被鎖死。

這世界的底層邏輯,是選擇權。當你只有一個選項,你就必須忍讓、退縮、妥協;當你手握多個可能,你才有底氣說「不」,也才有尊嚴地選擇「是」。

這不只是職業的選擇,也不只是資源的掌控,而是人生姿態的決定。

我見過許多人,在愛情、事業、友情中都只願意擁有「唯一的選擇」:唯一的公司、唯一的伴侶、唯一的依靠。他們以為這是忠誠,實則是一種懶惰——懶得提升自我,只想抓住一個靠得住的環境,然後永遠不變。

但生命本就是變動的。你若不讓自己變強,世界遲早會變臉。

要讓自己變成一對多的人。你之所以選擇現在的崗位,是因為你想,而不是只能;你之所以堅守現在的愛,是因為深情,而不是無路可退。這樣的你,即使風起雲湧,也站得穩、走得正。

努力的方向,不是求穩,而是擴展自己在世界中的可交換性。

若要問我:「什麼樣的人會活得越來越差?」我會回答:「那種一直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可替代,但實際卻根本沒人要替代的人。」

他們所謂的「資歷」,並不能產生疊加效應;他們所謂的「經驗」,一旦離開熟悉場域就毫無價值。這樣的人,活得當然越來越差,因為世界不會為他們設置緩衝期。

所以,不妨每日反思一句:「今天的我,和昨天相比,有哪一部分的價值,是環境無法替代的?」

當你累積起夠多這樣的價值,你就會發現:環境雖仍重要,但它不再主宰你,而是成為你可以選擇、甚至可以改造的對象。

這,就是自由的起點。

真正值得活得越來越好的人,是那些能在自身內部建設「環境」的人。

世界不會總是溫柔,風不會總是照著你的臉吹。你能做的,不是哀歎它的無情,而是回到內心深處,搭建屬於自己的秩序。

讓習慣變成紀律,讓紀律變成信仰。當內部足夠堅定,就不會因外部的崩塌而驚慌失措。

我常想,人的一生,無非是在尋找兩件事:一是立足於當下的能力,二是通向未來的可能。

前者靠專業,靠技能;後者靠洞察,靠選擇。而這兩者的共通之處,就是:都不能全靠環境,必須來自你的自我雕琢。

當你內部的秩序逐漸成形,當你成為那個「無論外面怎樣,你都能撐起自己」的人,你就真的開始走向「越來越好」了。

人終其一生,要為「選擇權」而努力,而不是為「穩定」而妥協。

安逸並不是錯,但若你太早擁抱它,它就會變成囚籠。穩定並不是罪,但若你錯把它當終點,它就會變成墳場。

我們要的是底氣,而不是安慰。真正的安全感,從來不是來自「這裡不會變」,而是來自「就算變了,我也能走下去」。

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——

不靠環境給予光,不靠他人點燃火,而是在自身之中,悄然築起燈塔。

照見自己,也照見路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