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2024吴声年度演讲:做你自己,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
2025-07-26

親愛的朋友:

人間百態之中,最動人者,莫過於一個父親在烈日下守護孩子的模樣。

那天,我看見一張在網路上流傳的照片,一位父親與年幼的女兒睡在工地木板之上。炙熱的氣溫下,孩子滿臉汗水,父親的手臂卻護得那樣自然,就像他早已習慣這種不安的世界,卻也不肯讓孩子從他臂彎裡掉落。

那一刻,我並未先感動,而是感覺一股長久積壓的沉默在心中緩緩打開。

他們不是尋求同情的人。他們只是想過日子——安安靜靜、平平穩穩地把日子撐下去。但世界不是總有溫柔的臉,反而常有人對這樣的父親投以異樣的眼光與批評。

在那張照片之外,有人說:「這樣的父親,憑什麼生孩子?」

可我想問:「誰又不是在命運的壓力下,一邊流汗一邊咬牙,一邊用力愛著呢?」

貧窮從不應該成為被指責的理由,真正可恥的,是對努力者的輕蔑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。有些人,在出生那一刻,就站在了懸崖邊緣,只能靠著一點點本能活下去。

那位廣東的父親,若非別無選擇,怎會將年幼的女兒帶入滿是鋼筋與砂礫的工地?但凡家中有一個人能照看,誰願意讓孩子與自己一起曝曬勞作?

社會上總有一種習慣,把「責任」掛在嘴邊,卻對真正承擔責任的人視若無睹。那位父親沒有逃,他用最笨拙但堅定的方式站在生活前面,護住自己僅剩的孩子。這樣的他,不該是尊敬的對象嗎?

在那些只會評論「配不配當父親」的人眼裡,或許只看到了汗水與粗糙,卻看不見藏在每一滴汗後的柔情與重量。

真正的父親,不是說了多少愛的話,而是在風雨中,依然為你撐起那一角乾地。

想起那位外送父親,胸前緊綁著嬰兒,一邊送餐一邊哄孩子。很多人說他「不負責任」,但你若走進他的生命裡,會發現他是那麼努力地想負責——負責自己的家庭,負責孩子不餓肚子。

他的妻子病重、家中無人支援,他能怎麼辦?他沒權利休息,也無法請人代勞,他的每一次奔波,都是用自己換來家中的一日安穩。

人們總說父親要像山,但他們忘了,山是沉默的、厚重的、從不喊疼的。他們不願把眼淚掛在臉上,但願意把風霜藏在背後。

「拿命換錢」這句話,聽來刺耳,其實只是許多普通人無聲的日常。

我們都曾在高樓裡享受空調的涼意時,想過那位在24樓外吊著身體換玻璃的工人嗎?

他的雙手繃緊,汗水從額頭滑下,風拂動著他的衣角,但他的心,卻是系在家人身上的。他怕,但他更怕沒錢;他危險,但他更怕孩子沒生日禮物。

生活對他而言,不是冒險或選擇,而是「非做不可」。那一刻,他不是工人,是父親,是丈夫,是一個為了責任掛在半空的人。

等他回到地面,第一件事竟是跑進玩具店,買下一隻紅兔送給女兒。這樣的男人,世界怎能辜負?

理解是一種稀有的善良,而不評價,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。

每次社會熱點出現類似畫面,總有一群人習慣從道德的高處俯瞰,評頭論足。但真正走過泥濘的人,都懂得閉嘴的價值。因為他們知道,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灰色地帶裡無數妥協和眼淚。

那位貨車司機周榮,為了保住新買的小貨車,在台風中死死抵抗,最終不幸身亡。有人說他「命不值150元」,但那150元,或許能買他孩子一週的餐費,買妻子的藥。

他不是為車,是為整個家;不是為錢,是為活下去。

一個人不會為不重要的東西去死,他只是太明白,這世界上,自己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

在浮世的重量下,能撐起一個家庭的肩膀,從來都不是金錢,而是一份沉默的愛。

我常想,一個人如果能在無人理解時,還選擇不放棄家庭、不放棄孩子,這樣的人,即使住在工地,也是一座城堡的主人。

人越年長,就越不輕言批評。因為我們走過了夠多風雨,也曾低頭在生活的泥地裡掙扎,知道所謂「不得已」三字,背後裝的是淚,是汗,是骨。

我們應該給這些人什麼?不是同情的眼神,而是平等的敬意。他們和我們一樣,都在過一場沒有劇本的人生,跌跌撞撞地,走到明天。

願這個世界,多一些看得見苦的人。

苦不該被浪漫化,但也不該被輕視。那是一種不需要讚美的堅韌,一種從日子裡長出來的無聲修行。

我們都是俗人,誰都不是聖人。但若能在評論之前多一秒思考,在指責之前先靜一靜心,那麼,也許就不會讓那些已經很苦的人,更苦。

真正有力量的人,不是能說得頭頭是道的人,而是能讓人安心的、讓人覺得「你懂我」的人。

願我們都成為這樣的人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