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生病的(警惕)
2025-07-26

親愛的朋友:

身體的病,常常是心靈的語言,藏著我們未曾好好傾聽的聲音。

世上從不會有無緣無故的疾病,如同一棵樹不會無聲枯萎,一個人若反覆生病,絕非只是體質虛弱,更可能是心念偏離太久,身體不得不站出來喊痛。

當我們與內在斷聯太久,情緒無法排解、心意無處安放,氣血便開始紊亂,病氣隨之滋生。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,九成的病都與情緒相關,說穿了,是心先病了,身才跟著倒下。

病不是敵人,而是提醒。它告訴我們:這一路走來,你是否太勉強?太過用力?太久未與自己對話?

思緒如野馬奔馳太久,終將拖垮原本安穩的身心。

我曾有一位摯友,性格敏感、心思細膩,每日內心奔湧著無數念頭:誰今天語氣變了,是不是在指責她?某句話是否說錯?某個眼神是否藏著不屑?這些小小的懷疑,如細針密縫,在她心上刺出一個個未癒的口子。

時間久了,她開始頭痛、失眠、胸悶、胃脹,看過無數醫生,卻查不出實質毛病。她終於驚覺:原來她不是病在器官,而是病在思慮。

《黃帝內經》早就言道:「思傷脾,久思則氣結。」一個人若被念頭困住,氣血便不能暢通,身體日久失調,病自然發生。

有時候,想得太多,其實就是一種病。念頭起時無法止,念頭止時無法放,便成了生命裡最隱形的耗損。

情緒內耗是最緩慢卻最深刻的自我侵蝕。

我見過太多人,表面堅強,內心卻日夜自鬥。他們在心中一次次回放過去的對話,為一句別人的無心話自責、焦慮、擔憂。他們不是不努力活著,而是太努力活在別人的想像裡。

想得太多,其實是太在意。太在意是否得體,太在意他人如何看待,太想控制不可控的事。於是心便累了,身也跟著垮了。

《紅樓夢》中,林黛玉的病不只來自體弱,更來自情感的無處安放。而劉姥姥,一無所懼,自在入世,反倒安康長壽。

人生難,不在於困境多,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學會放過自己。

過度操心他人,其實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忽視。

有些人總以為把所有人的事都放在心上,就是善良。卻不知,若不能自保,這份「好」便很快變質,成為過度的干預與自我耗盡。

我的姑媽就是如此。她熱心過了頭,什麼事都要參一腳,哪家夫妻吵架、誰家孩子失業,她總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。她的初衷是好,結果卻總是落得誤解、排擠與失望。

她不明白:真正的善意,是在界限清晰的前提下,量力而行。否則,好心也會變成干擾,成了她人眼中的「多管閒事」。

人活一生,不是為了活成他人的救火員,而是先把自己的心燈點亮,照見自己,才能照見別人。

真正的清醒,是懂得保護自己的邊界,讓心安住在該在的位置。

這世上,沒有誰有責任承接所有人的風浪。我們的能量是有限的,若總將力氣耗在別人的事上,那麼自己的生命就會一點點荒廢。

懂得適時說「這不關我事」,並非冷漠,而是一種清明的慈悲。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,往往不急著幫人解決,而是學會沉靜旁觀,在合適的時機,給出最剛好的支持。

別讓自己的愛成為他人的壓力,也別讓自己的熱心變成自身的負擔。

活在他人眼裡,是人生最累的活法。

許多身體與情緒的病根,都來自「想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」。為了符合期待,我們說話要小心、穿著要得體、行事要討喜,卻漸漸忘了,那個原本真實的自己,在哪裡。

想說句心裡話,卻怕別人誤解;想表達一點自豪,又怕被看成炫耀;想活得輕鬆點,又怕被說不上進。

久而久之,我們開始壓抑自己的感覺,否定自己的情緒,迎合他人的審美與眼光。這樣的活法,身體自然會以一場場病症,提醒我們:你已離自己太遠了。

人的健康,來自與「我」的和解,而非與「他人」的對比。

我始終相信,最深的病,不是病毒,不是細菌,而是一種對自我的疏離。

當我們只關心別人如何評價,就很難真正照顧到自己的感受。當我們日日活在他人設定的舞台上,自然會在夜深人靜時,覺得身心俱疲。

療癒從來不是外求,而是回到內在,把自己擺回生活的中心。這並非自私,而是一種必要的整合。

當我們願意溫柔地看見自己,疼惜自己的心意,人生才會慢慢回到正軌。

真正的健康,是身與心在同一條路上前行,彼此無違。

我們常說「心寬體胖」,其實就是最樸素的養生哲學。一個心寬之人,不輕易煩憂,不動輒較真,凡事知進退、明分寸,自然氣順血和,少病少災。

養身的根,在於養心。若心長期擱淺在過往的懊悔與未來的焦灼中,身體便無處立足,慢慢枯竭。

若能學會回到當下,專注於每一個正在發生的呼吸與感受,那麼生命自然會流動起來。

不需多做什麼,只要少點自責、多點寬恕;少點控制、多點信任;少點緊繃、多點鬆弛,身體便會回應你——我已慢慢變好。

愛自己,才是真正的「不生病」。

我們總以為健康來自飲食運動,卻忽略了心才是最初的起點。

願你學會不再逞強,累了就歇,痛了就哭,想說就說。願你學會不再討好,喜歡就靠近,不合就遠離,不必硬擠進任何不屬於你的關係裡。

人生的快樂與否,從來不是由他人來定義的,而是你是否真誠地擁抱過自己。

就像那句讓我銘記至今的話:「愛別人之前,要先學會說出:我,是值得被愛的。」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