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红婵哥哥带货引发巨大争议:凭自己本事赚钱,有何不可?
2025-07-26
親愛的朋友:
① 若是一個人憑本事掙得生活,又何來羞愧?
我靜靜地坐在案前,看著窗外的晚風緩緩吹過,忽然想起了那位被議論風波席捲的年輕人——全紅婵的哥哥,全進華。
人們口中的流量之子,在屏幕另一端,或許只是個一心想要過日子的平凡兄長。他沒有搶奪什麼,只是想為家裡賣幾筐水果,為母親多請幾次醫,為年少時背起生活重擔的自己,掙一份心安。
他帶著鄉野之氣,推著三農之產,不曾喧譁,不曾利用妹妹的名號大肆宣傳。直到有人說他是吸血,是無恥,是搭便車的人,我才明白,這世上最難的從來不是成功,而是人們對於成功者的苛刻想像。
② 真正的清白,從不是靠不被誤會證明,而是靠始終無愧於心。
這些年來,互聯網如同一場鏡面暴風,誰被照亮,就要承擔七倍的聲音。哪怕只是妹妹的一縷光影落在身上,也會被人審問:「你配嗎?」
可若真去翻他的過往,不難看見那份早年的辛苦。他十幾歲就離家學廚,微薄的薪資支撐著全家。後來做起果蔬直播,既是出於照顧母親的需要,也是一份對農民同胞的疼惜。他懂那土地裡的辛酸,便想讓多一點果實不被爛掉在地裡。
而當世人以「你是她哥哥」來問罪時,他卻從未把這層身份變成吶喊的牌子。甚至是被認出之後,才不得不承認這份關係。這樣的克制與低調,在流量時代,是難得的守住分寸。
③ 可就算他真的借了妹妹一分光,又有何不可?
這個世界,從來沒有人能完全與他人的努力切割——孩子為父母爭光,父母為孩子奔波,兄妹之間彼此扶持,本就是生命共同體裡最溫柔的底色。
誰能規定,一家人之中,只有那個站上高台的人才能說話,其他人只能沉默不語、隱身成空?
若是一個家庭能培養出奧運冠軍,難道不值得得到更多社會支持?若這個國度願意讓那些默默奉獻者的家人,也能過得寬裕些、體面些,難道不是文明進步的體現?
我常想,一位跳水女孩,背後是一個省吃儉用的家;一塊金牌,背後是百次傷痕與淚水。當她終於站上世界之巔,為何她的家人不可以也分享到一絲陽光?
④ 如果付出無法帶來尊嚴,那又有誰願意繼續前行?
許多人說:「她是為國爭光,不該摻雜利益。」這話聽起來義正辭嚴,卻過於殘酷。人固然可以無私奉獻,但我們怎能期待一個人的青春與身體換來榮譽,卻不能換來安穩的生活?
這世界不是不能有清苦者的浪漫,但也該讓有汗水的人,過上溫暖的日子。
我曾聽過這樣的話:「人們喜歡用聖人的標準要求他人,用平民的藉口寬恕自己。」我們能接受明星在巴黎買豪宅,卻不能忍受一位科學家收取高額諮詢費;能崇拜網紅擁有私人飛機,卻斥責一位體育冠軍的哥哥靠自己直播為生。
這樣的價值觀,本身就有病。
⑤ 讓英雄過好日子,不是褒獎,而是基本的公平。
記得戴建業教授說過一句話,他因為四處演講、出書、上節目而被批評沒有「文人風骨」,可他卻哽咽著說:「我只是想讓妻子吃得起靶向藥。」
這樣的坦誠與柔軟,讓我沉默許久。是啊,我們憧憬的詩與遠方,也需要被日常的柴米油鹽所支撐。
真正的文人風骨,難道不該是用自己的學識改善生活?真正的體育精神,難道不該是讓努力者的家庭過得更有尊嚴?真正的社會進步,不該是讓每一份真誠的付出,都能被溫柔對待嗎?
我們不該將清貧變成道德,將努力貼上「不能賺錢」的標籤。否則,還有多少人願意吃苦練體能,願意讀書科研,願意一生為這個國家付出一切?
⑥ 別讓道德的光照成別人的灼傷。
孔子的弟子子貢,曾救一奴隸卻不收賞金,反被孔子責備。因為他的行為,會讓收賞的人顯得「不道德」,於是整體的善意被減損。
這個道理,今日依舊適用。
我們不該把「偉大」與「苦難」綁在一起,不該把「奉獻」與「貧窮」畫上等號。讓一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的家人,能靠勤勞換來寬裕生活,這是對榮耀的致敬,不是對道德的玷污。
當我們習慣了讚美清貧,卻羞辱富足,那麼這個社會便失去了向上的理由。
真正的公平,不是所有人都一樣窮,而是努力的人不該被羞辱,成名的人不該被禁錮。
⑦ 讓努力者被溫柔對待,讓付出者得到體面生活,是這個時代該有的高度。
全紅婵跳水的起點,不是夢想,而是想幫爸媽減輕負擔。
她的每一次轉體、每一個入水,都藏著一個小女孩無聲的願望:讓家不再愁錢、讓母親能多笑一次。她吃了我們難以想像的苦,卻只換來「你不許家人賺錢」的冷眼。這種價值觀,若不被喚醒與反思,那麼這個時代的苦人,只會越來越多,而希望會越來越少。
讓我們相信,努力是有回報的,流汗的人能過好日子,有天賦的人能帶動一整個家庭的命運上行。讓我們不再道德綁架、不再清貧崇拜,而是用實質的支持、平等的視角,去看見每一個人的奮鬥與需求。
這樣的社會,才會有更多的全紅婵、更多的鐘南山、更多的戴建業,願意從平凡中走出,為我們撐起更廣闊的天空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