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在马斯克创办的学校读书,颠覆了12岁中国女孩的认知
2025-07-26

親愛的朋友:

當一位12歲的女孩,願意為自己的學習選擇負起全責,那並不只是勇氣的展現,更是她靈魂深處的一次覺醒。

我靜靜讀完Julia的求學旅程,內心竟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敬佩與柔軟。這份尊重,並非來自她取得了多少獎項或學術成績,而是她那種來自內在的決心——一種孩子對自我學習主權的覺察。那不是父母安排好的,而是她親手敲開的一扇門,一扇通往未知卻真實世界的大門。

這讓我想到陽明先生說的:「心即理也。」若一顆心足夠明亮,它自然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。Julia的選擇,是順從天心,不盲從世俗,而是以心為引,尋覓屬於自己的天地。

教育的真義,不是輸送,而是點燃,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個「想問為什麼」的火種。

Julia選擇的學校Astra Nova,不是以課綱為核心,也不以考試為終點,而是以問題為起點。從「誰該成為火星隊長?」到「比特幣對經濟系統有何啟示?」,這些題目都不是標準答案所能涵蓋的,而是邀請思考的邀請函。

我們長久以來的教育習慣,把學習視為汲取知識的過程,卻忘了學習其實是一場與世界對話的行動。Julia透過一次次的討論、質疑與探索,開始理解學習並不是一種服從,而是一種自由。

學問的本質,在於「覺」,在於人能否從現象中通達本體,從表面走向深處。而這種通達,不在於記憶,而在於悟。

真正的老師,不是傳授知識者,而是引領孩子與世界建立關係的人。

Julia的每位老師,不只是教授某個領域的專家,他們更像是一座橋樑,連接孩子與真實世界。例如海洋學教授帶著珊瑚標本,讓孩子們不是只記住一段資料,而是理解海洋的脈動、生命的脆弱與守護的意義。

我想,這樣的學習之所以令人難忘,不在於學了多少課程,而在於它如何讓我們與這個世界發生真實的聯繫。那一刻,知識不再抽象,它變成了有溫度的經驗,有感情的理解,有行動的力量。

如老子言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」Julia的學習,不是為了成為誰,而是一步步靠近自己、認識自己。

當學習不再被規訓與比較主導,孩子自然會尋找出他所熱愛的方式與路徑。

Julia原來對編程興趣缺缺,然而在這樣自由又有挑戰性的環境裡,她主動學習、設計小遊戲、探討經濟與政治,甚至開始寫劇本。這種興趣的轉變,不是外力推動的結果,而是內在動機被激發之後的自然流動。

我們總以為自由學習會讓孩子懶散,卻沒看到,當學習內容與孩子的生命經驗共鳴時,學習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喜悅。

Julia不僅學得深,更學得廣;不僅學習知識,更學會生活。這就是內驅力的真義——不是為了交差或取悅誰,而是因為「我想知道」,所以我學。

學習若能連接現實世界,那麼知識將不再是塔樓,而是橋樑,是通往人生實境的路徑。

Julia媽媽說:「真正的學習,是去面對真實世界裡可能發生的問題,並學會思考怎麼解決它們。」這句話,道出了教育的天機。

許多孩子在學習中迷失,是因為所學之物與日常生活割裂得太遠。若不能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繫,那麼再多的知識,也只是信息的堆砌,不會轉化為智慧。

Astra Nova的課堂,從土地規劃到音樂史、從比特幣到珊瑚礁,每一堂課都讓孩子知道:世界不是分科的,而是交織而成的。

若能在成長中培養出「自己負責」的態度,那麼孩子將擁有穿越任何時代的能力。

Julia之所以能從一所傳統學校走出,走向全球視野的自主學習,不是因為她特別天賦異稟,而是因為她從小就在「做自己主人」的氛圍裡成長。

她會使用番茄鐘管理時間,懂得如何在碎片化中完成寫作,甚至能在旅途中備賽辯論。這些不是技巧,而是生活態度的積累,是她用行動實踐出的「知行合一」。

真正的學習,不是一段時間內做得多好,而是這份能力是否能持續一生。Julia正在用她的方式,慢慢回答這個問題。

教育若沒有對話的餘地,就會淪為制度的工具;唯有與孩子共同創造,才能成就真正的學習場域。

Julia媽媽不是一位旁觀者式的家長,而是與孩子並肩走在教育路上的旅人。她不只給予自由,也同樣給出陪伴與實驗的空間。

當她發現原來的學校不再適合,她選擇轉換,哪怕一開始心裡也忐忑;當孩子對某門課熱情高漲,她會支持到底,哪怕這門課偏離了主流。

我想,這樣的家長不是在「教育孩子」,而是在「共同生活」。這樣的教育,才是真正的天地之道,是「天人合一」的實踐。

若我們以第一性原理來看教育,就會明白:學的不是科目,而是活法;教的不是答案,而是成長的能力。

Julia媽媽說,她常問自己兩個問題:「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?未來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」

這不是知識性問題,而是價值性提問。若我們誠實地回答,也許會發現,孩子需要的,不是更高分數或更名校的學歷,而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、能夠獨立思考、願意負責、敢於選擇的靈魂。

Julia走過的路,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,但她的思維方式,她的探索精神,卻可以成為我們對教育重新思考的起點。

她讓我們明白,教育不是給孩子裝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他們心中的那把火。

真正的自由,不是放任,而是心中有光,有方向,有選擇的勇氣與自律的力量。

Julia說,她上線上課程的唯一遺憾,是缺少與同齡人的真實互動。但她並未因此封閉,而是主動去創造更多連結——建立辯論社團、在線上教演講、參與不同的社群。

教育不是排除世界,而是帶著學習的心情走進世界。她的生命正是這樣,一邊學,一邊與世界發生關係。

這不是旁人的安排,而是她心中有燈,自知方向的結果。

我想,這正是陽明先生所說:「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。」在Julia身上,我看到這份光,雖年幼,卻熠熠生輝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