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毕业即“烂尾”,名校高材生回家啃老,刺痛了多少父母的心……
2025-07-26

親愛的朋友:

「孩子成了‘烂尾娃’,其實是大人的夢醒時分。」

這些年,越來越多所謂「名校高材生」畢業後回到原點,無業、無向、無力,在家靜默地耗著時間。父母辛苦十幾年的栽培與陪伴,到頭來換來的卻是一句冷冷的評價:「怎麼養成了個烂尾娃?」

表面上,這是一場教育的失敗;但從內裡看,它是我們對「成功」二字長久誤解的報應。

孩子沒有烂尾,是我們的期待在崩潰。

從來沒有孩子是工廠生產的項目計劃,也不會如建築圖紙一樣按部就班地封頂交付。他們不是我們「投資」的商品,不是「KPI」的一環,更不是人生勝負的一場賭局。

每一個靜靜坐在書桌前、熬過十年寒窗的孩子,其實都做得很好了。他們已經足夠勇敢、足夠努力,只是這場遊戲的規則,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,被整個社會偷偷換了。

「每個‘烂尾娃’,背後都是一對無所適從的焦慮父母。」

近年來,「全職兒女」這個詞剛剛流行,轉眼又冒出更扎心的說法:「烂尾娃」。

有的家長貼出帳單:孩子一個暑假,十五萬。鋼琴、英語、思辨、演講、奧數……密密麻麻的課程,時間排得比高管還緊湊。

不是因為不愛孩子,而是太愛了。

不是因為懶,而是太怕錯過了機會、掉了隊、輸了起跑線。

但這樣的「加杠杆式教育」像極了炒股,一邊瘋狂加倉,一邊又時刻提心吊膽會不會跌到底。當別的家長都站起來觀戲時,沒人敢再坐著,於是所有人都只能被迫站在焦慮裡。

說到底,家長也並非貪婪,他們只是不想讓孩子輸。他們看到別的孩子學會了新技能,怕自己的孩子落後;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進了重點中學,怕自己的孩子失去競爭力。

那是愛,但帶著深深的不安。

「孩子的崩潰,不是失敗,而是承載超載的信號。」

我記得有個孩子,小時候聰明伶俐,家裡砸重金送他上最好的私立學校,寒暑假去清北參觀、海外游學,樣樣不缺。可是到了高中,整個人崩塌了——抗拒一切學習,日夜打遊戲,鬱鬱寡歡,甚至患上了抑鬱。

那不是孩子的懶惰,而是心靈不堪重負。

太長時間被驅趕,被比較,被要求超過自己尚未成熟的極限。他們沒學會如何與自己對話、如何安頓情緒,只學會了如何「不輸」。

一旦外部目標崩塌了——高分、名校、好工作——整個人就像拔掉電源的機器,不知所措地停在原地。

教育,若只是設計一套輸贏機制,孩子便永遠無法學會怎樣好好活著。

「時代變了,人生已不是線性成長的等式。」

曾經,我們以為:「努力讀書,就能出人頭地。」這句話像一條單向公路,從起點走向終點。

但現在,這條公路裂開了無數岔路口。有人畢業即失業,有人考上名校卻自我懷疑,有人轉行三四次仍摸不著邊界。

如那位清華畢業生所說,進入清華後,才發現「人人都是學霸」,拼的是資源、家庭背景、人脈、視野……甚至運氣。

原來,人生不是考試。不是你寫對了答案,就能得分。

摩根·豪澤爾說過:「這世界充滿隨機性和不確定。」

教育,不再是一場保證成功的途徑,而是一場不斷探索自己的旅程。

若不能認清這一點,父母的期待就會變成無形的壓力,孩子的求學過程,也會變成一場毫無喘息的長跑。

「真正的教育,不是製造人上人,而是喚醒人之本性。」

我曾聽一位「烂尾娃」自嘲:211畢業,投出兩百多份簡歷無人問津,最後回家啃老。但她並未就此沉淪。

某日,她在市集閒逛,靈光一現,決定開一家二手舊貨鋪。

她用大學所學進行調研、規劃,步步為營,短短幾個月店鋪營利上軌道。

她說:「我終於明白了,有意義的人生,不會烂尾。」

是啊,教育不是給孩子一張固定路線圖,而是賦予他們一種內在能力——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的坐標,在失序中重新定義價值。

金惟純的女兒,拒絕了精英養成計畫,選擇經營一家小食堂。從父母視角看,她平凡、無光,似乎虧本。

但她快樂、有活力、有熱情——那就是一種圓滿。

教育不應以投資報酬率來計算,應該以人格是否健康、心靈是否安穩來衡量。

「孩子不是我們夢想的延伸,而是天地交付的獨立生命。」

有句話說得好:「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,而是時代的行者。」

我們可以指引他們,但不能替他們行走;

可以栽培他們,但不能代他們開花。

當我們焦慮「孩子沒有出息」的時候,也許真正該問的是:「我們期待的,是他的人生,還是我們自己的投射?」

有些孩子天生溫和,不善競爭,卻能細緻入微地感受生活,這樣的生命難道不值得敬重?

有些孩子興趣獨特,學業平平,但能在廚房、田野、畫布、程式碼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,難道就算失敗?

這世上沒有被浪費的孩子,只有不被看見的價值。

「讓孩子活成他自己,是父母最深的智慧。」

馬文·馬歇爾說:「當花沒開得如預期,不該怪花,而該問自己種得是否得法。」

同理,當孩子未如預想地「成功」,不是因為他不夠好,而是我們的定義太狹隘。

若我們總將「年薪百萬」「職場菁英」視為唯一成功模型,那世界上絕大多數孩子都只能被貼上「烂尾」的標籤。

但人生不是賽道,不是排名,也不是投資報酬表。

他們可以是種樹的人、拍照的人、陪伴動物的人、研究星星的人。

甚至只是,過著平靜、有愛、誠實、自由的日子——這樣的孩子,就已經值得為他驕傲。

教育的本心,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明亮、完整、可以自由選擇的人,而非一個計算結果、價值實現的機器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