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就业困境,出路只有一条!
2025-07-26
親愛的朋友:
① 真正令人恐懼的,不是技術,而是我們對職業不可替代的錯覺。
當自動駕駛的汽車在城市街道上愈來愈常見,當配送機器人悄悄取代了風裡來雨裡去的外送員,一種深深的焦慮開始滋長。那並不是對機器的害怕,而是對自身價值被抹去的恐懼。許多曾被視為穩定的工作,漸漸顯現出「青春飯」的本質——能靠它撐幾年,卻無法靠它走完一生。
我開始反思:真正令人不安的,不是科技的突進,而是長年不問未來、不做準備的自己。那些表面上勤勞踏實的歲月,如果不能轉化為可持續的成長能力,終將只是一場溫水煮青蛙的自我安慰。
② 與其期待安穩職涯,不如學習如何與工具共舞。
人工智慧並非洪水猛獸,它如同一把鋒利的劍,可以傷人,也可助人。我們所需要做的,是從「工具人」轉身成為「用工具之人」。學會與人工智慧合作,讓它為我所用,而不是被其所替。
我曾親眼看著朋友用AI完成財務報表的初步分析,也看著學生用ChatGPT構思出優雅的論文大綱。這些人並非工程師,也不是程序員,但他們學會了把AI視為手中之筆,而非懸在頭頂之劍。
想想看,這是否正如陽明先生所說:「知行合一,貴在致用」?知其然而能用其然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③ 歷史韻腳反覆上演,轉折處即藏生機。
若你仔細觀察,會發現變革總帶著相似的節奏。工業革命淘汰了馬車夫,卻催生了司機這一職業。數位時代結束了某些工廠線上的崗位,卻孕育了無數App開發者、平台經營者。
問題從來不是「變革來了怎麼辦」,而是「當變革來時,我準備好了嗎?」就如福特汽車興起之際,有人選擇抵制、抱怨,而另一些人則學會開車、學會修車、甚至成為車隊老闆。那些人,並不一定更聰明,只是更願意順勢而行。
這讓我想到《老子》中的一句話:「柔弱勝剛強。」水之所以無堅不摧,是因其知變而應變。
④ 大機會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日常需求裡。
不是所有的偉大創意都來自富人區。許多新機會,反倒出現在那些一度被視為「沒背景、沒資源」的角落。
愛彼迎的三位創辦人,只是三個在舊金山負擔不起旅館的小工程師。他們從自身困境中看見:每個城市都有閒置的空間,每個旅行者都需要一處安身。於是,他們從自家客廳開始,打造了世界最大的住宿平台。
我開始明白,「缺乏」本身就是一種指引。當我真誠地注視自己的困頓與渴望時,它們往往能指向一條未曾有人走過的路。這正是佛陀所言:「苦集滅道」,在苦中見道,在無中生有。
⑤ 真正的資本,不是金錢,而是可被複製的經驗與熱愛。
我有位老友,曾是資深司機,後來轉任自動駕駛監控員。工作環境從擁擠的車廂換成明亮的控制室,薪資也翻了一番。他告訴我,之所以留下來,是因為他懂得駕駛的每一個細節,並熱愛開車。
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技能轉移,而是將熱愛升級為可擴展的價值。他的經驗被用於訓練AI模型,也被複製到數千輛車中,讓技術更安全,也讓自己在時代中站穩了腳跟。
這一切的關鍵在於,他願意把心血化為系統,把個體能力轉化為集體價值。
⑥ 這是窮人最有機會的一代,只要不甘躺平。
很多人說,這個時代是精英的舞台。是的,但這也是窮人能夠彎道超車的時代。因為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,不是資源的多寡,而是對問題的敏感與行動的勇氣。
有些需求,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懂。有些痛點,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在意。而正是這些需求與痛點,構成了無數創新的起點。
我見過用AI開設線上診所的鄉村醫生,見過靠智能排版出版繪本的十歲小孩。他們沒有高學歷,也沒有雄厚資本,但他們有一顆願意思變的心,和一雙願意去做的手。
這些人,未來會成為我們心中的明燈。他們提醒我們:不必完美,只需開始。
⑦ 時代唯一的出路,不是逃避變化,而是成為變化的一部分。
我開始相信,當我們真正接受「工作不會一成不變」這個事實時,才算真正踏入了未來的大門。這並非妥協,而是一種覺醒——如同陽明先生所說:「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。」時代的變化無善無惡,我們如何面對,才顯示了心的方向。
未來也許更不穩定,但它也更自由。我們可以選擇與機器共創,而非對抗;選擇以熱愛為核心,創造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。
這樣的選擇,不只是出路,更是心路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