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失业了,“跑滴滴”还是退路吗?我跟「搞钱之都」深圳的6位司机聊了聊......
2025-07-26
親愛的朋友:
① 如果世界退去了光鮮的外衣,那些還在街頭奔波的身影,就是它真正的樣貌。
2024年,許多原本堅守在辦公室、產線或公司崗位上的中年人,忽然發現自己從「單位人」變成了「市場人」──選擇不多,時間很緊,一句「跑滴滴」成了倖存者之間的默契回應,既像自我安慰,又像最後的尊嚴。
我聽了幾位深圳出租車司機的心聲。他們或許沒說出大道理,但他們一天十幾個小時在車上風裡來、雨裡去,這樣的生活本身,就是時代最誠實的注腳。他們說,不再是以前「開出租能掙大錢」的時代了,現在是「為了熬過今天」。
在深圳這樣一個人人都說搞錢的城市,最會搞錢的人們,如今卻在擁擠的場站外排著幾公里的車龍,只為等一張不確定的訂單——這不是賺錢,而是抽獎。
② 「盲盒經濟」不只是年輕人的娛樂,也是中年人的生計。
司機們口中的「北站盲盒」,有時能開出400塊的大單,有時只是2公里、10元的心碎收場。這樣的等待,耗的不只是油和時間,更是心理的承受力。有人一晚排三次隊,最後仍只掙回幾十元;也有人排了兩小時,只賺起步價,氣得哭出來。
不是因為玻璃心,而是因為那是一天、甚至一週的希望。
當我們還在追逐所謂的「穩定職業」、「精緻生活」時,有多少人,其實已經退無可退?這不是逆境中的堅強,而是現實逼出來的無聲的低頭。
我不覺得他們可憐。他們清醒得很,知道自己只是耗在命運轉角處的那一盞黃燈。但正因如此,他們更值得敬重,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真正把身體丟進市場裡搏命的人。
③ 當底層擁擠到擠不出縫隙,連“垂死掙扎”都成了奢侈。
這些年的士司機多數是年過半百的父輩們。他們不抱怨大環境,因為他們知道,環境從未為誰特別好過。他們計算著每一公里的油耗,每一單的抽成,每一天份子錢的壓力。他們不是不知道城市的繁華,而是知道自己只能游走在繁華邊緣。
很多人說:「大不了跑滴滴嘛」,但真正入行的人卻知道——這條退路,其實根本不是退路。
現實是:一公里的乘客,花三小時排隊才能拉上;每月萬八流水,自己手上剩不到三千;每天十四五個小時在車上,仍可能碰上一整天都是「白跑」的時候。
而平台的抽成、乘客的挑剔、違章的風險、無處投訴的壓抑,這些無聲的「加班費」,沒人算進司機的薪水裡。
④ 所謂底層的逆境,不是一時困苦,而是一種持續消耗的疲乏與孤獨。
每天早上五六點出門,晚上十一點收車,回家還要繳帳、整理費用。誰不想輕鬆一點?誰不想有時間陪孩子?可現實給的選項,就只剩下「繼續撐」和「馬上垮」。
有人說:「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。」可真正成年人的世界,是「做能養活一家人的事最重要」。
當年那個夢想開咖啡店、寫劇本、旅居西藏的人,最後也會乖乖去排隊,開盲盒,只求這個月房租能準時付上。
這不是理想破滅,而是現實落地的聲音。
⑤ 車水馬龍之下,每一輛的士裡,都坐著一個家庭的重量。
我在他們的對話裡,聽見了對孩子學費的焦慮、對妻子工作的感謝、對自己老去的恐懼。他們不講「人生規劃」,因為現階段的人生,規劃不起。他們只講「今天還行」、「這單不虧」,因為當下就是全部。
有人願意跑18個小時,只為多掙200塊;有人一天拉七八單,最後只賺百來塊錢。但他們不敢停。因為停下,就沒得吃飯;一病,就沒得翻身。
這個城市給予了很多人夢想,但也讓更多人學會了,把夢想折疊起來,放進副駕的儲物箱裡。
⑥ 疲於奔命不是因為懶惰,而是因為被市場定義為「邊角料」。
出租車司機們不是沒有技能,也不是不努力。他們懂導航、會算帳、練過情緒控制,還要應對平台算法、乘客情緒、競爭壓力。他們,是活生生的中年現實綜合體。
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裡,社會只認「新」、不認「熟」;只看「快」、不看「穩」。所以,他們一點點被時代拋到背面,成為沒有聲音的群體。
而更殘忍的是:當他們回望自己,會發現,這一切其實早就寫在命運的簡歷上。
不是他們不早做準備,而是這社會從沒留太多「安全出口」給普通人。
⑦ 一個人的努力能撐起的,只是一家人的尊嚴;而這份尊嚴,就是他們不願放棄的原因。
老司機們說:「我只是想撐夠社保年限」、「孩子畢業就不幹了」。這樣的話語平實卻深重,背後是對生命時間的投資,是一種「我不求風光,但求無愧」的心念。
有人說這是時代的錯,也有人說是選擇的問題。但我想,這不是對錯,而是一種「活法」。
當生活變成了一條只能向前的單行道,那些能把握方向盤的手,即便顫抖,也在努力不讓車偏離軌道。
這不是認命,而是認真活。
⑧ 「跑滴滴」不再是退路,而是一條必須用耐性鋪出來的窄道。
2024年的滴滴,不是退路,而是試煉場。
退路,是能讓你喘氣、恢復、尋找新出口的地方。而現在的「跑車」,只是在原地轉圈,是一場時間換錢、體力換尊嚴的長跑。
但即便如此,也不能輕看這條路上的人。因為他們沒有選擇,卻仍選擇努力;因為他們無人喝彩,卻仍堅持出車。
他們,是這時代最沉默、最穩定、最可靠的一群人。他們不會上熱搜,不會成網紅,但正是他們,撐起了城市白天與黑夜之間的過渡。
他們,是光,儘管微弱。
親愛的朋友,若你也走到了人生的轉彎處,請記得這些夜裡依然前行的車燈。不是每條路都寬闊平坦,但只要你還願意握住方向盤,就永遠有轉彎的可能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