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内耗,都是对人性的无知,在利益面前自私,能力面前欺软怕硬,对熟人嫉妒,对情感善变
2025-07-26
親愛的朋友:
① 內耗之所以可怕,不是因為別人如何待你,而是你錯把人性想得太美。
很多時候,夜裡無聲的拉扯,白天無力的委屈,都不是事情本身讓人疲憊,而是我們不斷在心中質問:「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?」、「我明明那麼真誠,為什麼換來冷眼?」
直到我慢慢明白——原來真正讓人痛苦的,不是現實的冰冷,而是理想與人性的碰撞。人不是故意讓你失望,而是人本就這樣。當我們用「應該」要求他人,而非「本來」認清眾生,內耗便如影隨形。
② 人性是本能自私的,錯不在他,也不在你,只在期待不對。
我們從小被教導:要善良、要大方、要推己及人。於是,我們長大後常常掏心掏肺,以為能夠感動別人,卻總在一次次被辜負中受傷。
張藝謀曾說:「我把心都掏出來了,才發現對方只是在算帳。」多麼赤裸又無奈的感慨。當我們以為真心可以換真心時,卻忘了人性首先關注的,不是你的情深義重,而是對自身利益的衡量。
其實,自私並非罪惡,它只是人類求生的基因。而我們之所以疲憊,只因高估了這個世界對真誠的回報。
③ 人性敬畏強者,輕視順從者,你不自強,便被視為背景板。
我曾以為謙遜能贏得理解,忍讓能換來善待。直到親眼見證一位溫和的同事被連番利用,貢獻的成果被剽竊,疲憊的樣子,讓人不忍。
但當她某天勇敢回絕、堅定發聲時,竟贏得了全場的尊重。
這才明白——這世間不信眼淚,只服拳頭。你越低頭,越被踐踏;你越挺胸,越被敬重。
不是叫你逞強,而是要你有底氣。不為了與人爭,而是讓自己立得住,撐得起,從容不被輕視。
④ 人性最忌熟人成功,因為陌生人的光芒不刺眼,熟人的光芒才顯得自己黯淡。
我們總以為阻礙自己的人是外部的競爭,其實最早放冷箭的,往往是身邊的熟人。
朋友升職,有人冷笑「她不過運氣好」;鄰居買車,有人咬牙說「搞不好貸款的」;你公開作品,有人默默取消關注。
這不是他們不識好歹,而是他們被你的進步刺痛。你未曾想要炫耀,他們卻早把你當作心中的鏡子。
這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他們的惡,而是人性中不願承認落後的自我防衛。
⑤ 感情從不堅固,承諾也並非永恆,人性善變如水,當接納成為智慧。
一個曾說會陪你走到最後的人,可能轉身就將你遺忘;曾說永遠不離不棄的人,也會因現實而選擇遠離。
張愛玲曾在情傷後寫道:「我以為感情至少該有瓷器的質地,後來發現不過是劣質玻璃。」多麼疼痛的領悟,卻也多麼真實。
我們之所以痛,不是因為愛走了,而是我們不肯承認「愛會走」。
而當我們學會把「愛會變」「人會走」視為常態,反而能更從容地珍惜每一段還在發光的情感,也能更平靜地與失落和解。
⑥ 所有的內耗,都是對人性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。
人們說你天真,是因為你認為幫助別人就不會被反咬;你以為對人好,就一定換來溫柔對待。當現實反轉時,你便在心裡糾結、猜測、痛苦。
其實,真正讓我們不堪重負的,不是一次次的遭遇,而是一次次被打碎的幻想。
人性不是不好,而是複雜。我們每個人都是黑白灰交織的存有,在不同的時機、面對不同的處境,都可能做出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選擇。
⑦ 真正的清醒,不是變得冷漠,而是帶著覺知溫柔而堅定地活著。
不是看破一切,而是看透之後,依然選擇善良,但不討好;依然願意給予,但懂得留白。
不是不相信人性,而是知道人性有光有影,有自私也有利他,有善變也有恆久——而你不再用理想的尺衡量現實的水,只是靜靜接納,選擇走自己的路。
你不再被背叛拖垮情緒,不再因嫉妒心而自責,不再因一次拒絕而否定自我。你只是知道:人就這樣,而我不一樣。
⑧ 讓人失望的,不是人性,而是我們從未準備好與它共處。
這個世界沒有永不變的人,沒有不會傷人的情,沒有全然公平的事。但只要我們不再高估人性的善,也不低估人心的複雜,就能找到那條最穩當的內心之路。
不是讓你變得麻木,而是讓你變得柔韌;不是叫你冷眼看世界,而是熱眼看清楚、暖心過生活。
從此不再因自私而驚訝,不再為嫉妒所困,不再用「應該」折磨自己,也不再用「理想」否定每一段現實的掙扎。
只是靜靜說一句:「我明白了,我依然選擇好好活。」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