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盼你变好的,是父母;怕你太好的,是亲戚;想你倒霉的,是同事;劝你大度的人,多数没安好心;教你赚钱的人,多数想赚你的钱
2025-07-26

親愛的朋友:

當人心被利益照亮時,一切親疏遠近都會顯出真形。

我常想,這世間最不可輕信的,是人與人之間表面的和氣。特別是當利益來臨時,那些曾在飯桌上笑語盈盈、在群聊中互道晚安的人,有時會如霧散水冷,轉眼就成了與你拔刀相向的對立者。

看到宗馥莉的經歷,我感到一陣刺痛。那不是單一人物的悲劇,而是許多人心中熟悉的一幕。當她在父親的喪禮尚未遠去的餘灰中,被“叔叔”與“弟妹”推上了輿論的斷頭台,那種站在血緣之外的冷漠與貪婪,讓人一眼看穿了所謂親情的底色:若無利益,便可親如一家;若牽涉財產,立刻勢同水火。

人說“錢是照妖鏡”,我更覺得它是一把尺,一把量人之心的尺。在這把尺前,誰是真心,誰是假意;誰裝傻充愣,誰蠢到無辜,都會一寸寸暴露。

看清人性,不是為了怨恨,而是為了不再受傷。

我不再奢望所有關係都純粹。曾經我以為只要我真心以待,就會得真心以報,但後來明白了——世間本無這等對價平衡。

記得有段時間,我為朋友兩肋插刀,不計得失地幫他完成工作上的項目,甚至為了他的晉升自己推遲了個人成長的機會。可在一次會議上,他當眾將成果歸於自己,連一句致謝也未給。我沒怪他,只是那天晚上,我自己走了很久很久的夜路。那一夜,我不是生氣,而是心死——原來有些人,心裡裝的從來就不是你。

所以後來,每當有人教我“要大度些”“不要計較”時,我的第一反應不是溫柔,而是警覺。教人“善良”的人,不一定自己善良;讓人“原諒”的人,也許正藏著鋒利的矛頭。

我們不必怨恨世界,只需看清它。

利益面前,人性最容易露出獸的牙齒。

我看過太多家庭在遺產面前土崩瓦解。那不是小說裡的狗血,而是現實裡的每日重演。

老母親在世時,子女們齊聚孝順,一口一個“媽”;可一旦遺囑公布,有人立刻翻臉,有人暗地挑撥,有人直接搬空房子,把親情丟在風裡。正如那句刺骨的話:“家賊比外寇更令人心寒。”

但這不是說人性必然是壞的,而是說:人性是會變的,是會在壓力與機會之下滑動的。我們要做的,不是去痛恨這個事實,而是學會保護自己。

真正的清醒,是懂得用界限來劃定感情,用契約來守住原則。

最深的傷,往往不是來自敵人,而是來自信任。

江歌的故事,是我這些年讀過最讓我無法平靜的。那是一種極致的善良被極致的冷漠吞沒的悲劇。

她用自己的命,為所謂的“朋友”擋下一刀;而這個朋友,不但沒有感恩,還在事後選擇沉默、逃避,甚至惡意中傷。

這讓我想起一句古語:“防人之心不可無,害人之心不可有。”這世界不是沒有善良,而是善良常常太輕,輕到在利益與恐懼前,一觸即碎。

我想,從此以後,我仍願意善待他人,但不會再讓信任無邊無際。我會設下底線,不再將所有人當成可以依靠的岸。

信任,是可以給的,但必須值得。

嫉妒是一種無聲的惡意,它不需要理由,只需目標。

在這個社會裡,很多人不討厭壞人,反而討厭“太好的人”。他們會說:“她也沒多厲害。”“他就是運氣好。”但其實那背後,是深深的不甘與自卑。

一位考上研究所的女孩,只因在聊天時無意透露了「差點來不及寫完最後一題」,結果被身邊的“好朋友”匿名舉報,害她被取消錄取資格。那種嫉妒,不需要原因,它只需要你活得比他好。

所以後來我開始明白——有些人不是你傷害了他,而是你活成了他羨慕卻無法成為的樣子。

對這種人,不需要反駁,也不需要迎合,只需離得遠遠的,守好自己的光。

真正成熟的人,懂得順著人性做事,逆著人性做人。

曾聽過一句話:“做人順人性,易得利而失己;逆人性,易失利而得心。”這句話,我反覆體會了很多年。

在工作中,我學會了順著人性溝通。老同事怕變動,那就陪他學習新技能;新人怕吃虧,那就讓他看到付出與回報的對等。這不是虛偽,是理解。

但做人,我學會了逆著自己的人性修行。當我想偷懶,我提醒自己:持續比爆發更有力量;當我想報復,我告訴自己:放過他人,就是放過自己。

做事靠策略,做人靠原則。

一個真正成長的人,不會被人性牽著鼻子走,而是懂得什麼時候該堅持、什麼時候該捨棄。

看清世界而不失慈悲,是人生最難的功課。

我們不需要變得冷漠,也不需要將所有人拒之門外。那樣的防備,最終會傷害自己。

真正的慈悲,不是對所有人都好,而是對自己有界限,對他人有判斷。是能夠看穿一個人,仍願意給他一次機會;但若被辜負,亦能轉身,不留怨恨。

這種溫柔帶著鋒芒,善良有著底氣。它不是天真,而是一種清醒的仁慈。

也是在這樣的慈悲中,我找到了與世界和解的方式。

最好的保護,不是懷疑所有人,而是建立堅固的自己。

我們無法改變人性,但可以讓自己足夠堅定,能夠應對世界的善與惡。

當你強大了,那些挑撥你的人、貪圖你的人、詆毀你的人,不再能動搖你的心。他們的話,只是風聲,你的腳步,仍可穩健。

如同王陽明所說:“心即理也。”一個人若心中有光,那就不懼黑暗;若心中有定,就不怕風浪。

願我們都能成為那樣的人:看透人性,不忘初心;歷經世事,仍能如水般溫柔,如山般堅定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