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如何在强势的人面前保持轻松?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
強勢,不是力量的表現,而是內心的疲憊與無助。
有時,我們遇到一個對人嚴厲、說話不留餘地的領導,第一反應往往是壓力與恐懼。但我曾在靜坐冥想時想過這樣一個畫面:一棵被風吹彎的樹,不是它故意傲慢,而是它在風中無力自持。
強勢,正是那種無法承受之重的外顯。這世上大多數所謂「強勢的人」,其實不過是在用嚴厲的語氣來壓制自己心中的混亂與焦慮。他並不想那麼對人,他只是撐不住了。


理解他人的強勢,是修養,也是智慧的開始。
當我們將目光從「我為什麼被罵」移開,轉而看見對方的脆弱,我們的心也就開始寬闊起來。
曾聽一位長者說:「孩子哭鬧,是因為他累了。大人發火,是因為他撐不住了。」這句話至今在我心中回蕩。
強勢的背後,不是無敵,而是缺乏依靠。對待這樣的人,如果我們能安靜地做事,溫和地應對,而不是試圖爭論、解釋,那麼其實就是給他一個喘息的空間。這世界,從不缺辯解的人,缺的是能默默解決問題,讓他人安心的人。


強勢的語氣之下,往往藏著一句沒說出口的求助。
他吼你,不是因為你不夠好,而是因為他希望你能幫他分擔一些。只不過他不懂怎麼說出「我需要你」。
領導在壓力中,看到下屬犯錯,就像手忙腳亂之際還要收拾別人的爛攤子,那是一種絕望的心情。
這時如果我們一味辯解,只會讓他更加無力。反而若我們輕輕地說:「我來處理,不用擔心」,那便像夜裡的一盞燈,給他一點光、一點安心。
不是因為我們比他強,而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心擺低,來承接一些風雨。


世界不完美,組織像草台班子,但正因如此,才更需要有人能自持不亂。
古人講「安而後能慮」,心穩才能見清。當我們在混亂中,還能笑著說一句:「沒事的,我來想辦法」,這樣的人,便是組織最需要的存在。
不是一個不犯錯的人,而是一個即使犯錯也不逃避,願意改正、願意承擔的人。
當一個人願意為混亂買單,為失衡調和,他就會被視為「能扛事」的人。
這世道,老實人不見得不被裁,反而是「遇事只會等指示」的老實人最先離開。
真正讓人留下來的,不是業績,而是價值感——你是不是讓別人感到「有你在,事情能解決」。


在緊張中保持從容,是一種智慧的肌肉。
我記得,有段日子生活困頓,但我還是每天花40元買一杯咖啡,很多人說我不懂節省。
但那其實是我對自己的心理暗示——我還可以選擇,我還有掌控感。
焦慮,往往不是來自困難本身,而是我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。
當我們在混亂中仍能維持一份生活的節奏,比如一頓飯、一場談話、一杯咖啡,就像在風暴中扎了一根釘,讓心不會飄走。
那是自己的心給自己的安慰,也是自我穩定的實踐。


願意承擔別人不想扛的責任,才是打開權力之門的鑰匙。
有一次我被責難得無地自容,心裡雖有委屈,但我對領導說:「確實有我沒注意的地方,下次我會提前處理好。」
他愣了幾秒,眼神不再銳利,反倒多了一點放心。
後來我才知道,那一次,他決定把一個核心項目交給我。
不是因為我從未失誤,而是我在失誤後依然能穩住局面。
這讓我想起一句話:「真正的領導者,不是從不犯錯,而是犯錯後能修復秩序的人。」
這世間最稀缺的,不是才華,而是遇事不慌,能擔能忍的沉靜之心。


要理解,強勢的背後,是一顆等著被看見的心。
有些領導像是驚慌的老父親,怕家裡垮了,不得不硬撐;又像在暴風雨中掌舵的船長,不能表現一絲動搖。
他大喊大叫,只是他的方式太笨拙;如果我們聽懂了,不是害怕,而是心疼。
給他一點配合,一點善意,他可能就卸下了一半的壓力。
就像家裡的長輩,明明是想照顧我們,卻表現得像在罵人。若能多一點理解,也就多一分和解。
那不是討好,而是成熟。看穿而不說破,理解卻不怨懟。


領導是人,組織是人,強勢也是人性的呼救。
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:什麼樣的人,才是被信任的人?
不是會說話的人,而是遇事會動手處理,不把情緒外推的人。
能被交付責任,是因為身上有讓人安心的力量,而這份力量,來自於內在的「不害怕」。
世界的容錯率其實很高,只要我們心裡不慌,事情總有辦法。
而當一個人能夠在壓力之下,還帶著幽默與從容,那份能量,會自然讓人想靠近。


當別人對你咆哮,其實是在說:「我好累,你可不可以幫幫我?」
這句話聽來違和,但細想之下,很多人的強勢,都帶著某種難以啟齒的請求。
當我們把那咆哮聽成一種不會說出口的撒嬌,心就柔軟了。
領導之所以對你嚴厲,是他相信你有能力、有承受力。
若我們在被責備時,依然能用溫和與承擔去回應,那份寬厚,就是心體的顯現。
那時我們已經不是職場的角色,而是成為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光。

親愛的朋友,
這世間不是沒有強勢的人,而是強勢之下缺乏被理解的機會。
當我們願意以一顆柔軟堅定之心,面對別人的不安,也就為自己開了一條寬廣之路。
讓我們成為那能照亮他人心的人,像一盞燈,不言語,只是靜靜地亮著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