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山东率先打破铁饭碗,该慌了吗?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真正的焦慮,不是因為鐵飯碗被打破,而是發現自己從來不曾擁有過它。

最近讀到山東事業單位大規模轉企的消息,有一瞬間,我彷彿聽見一聲清脆的碎響——某種人們長久以來寄託安全感的「器物」,正在被悄然放下。

它曾是一道符號,象徵著穩定、尊嚴與「不變」的秩序感;如今卻變得如紙般輕薄,風一吹,就顫抖。

我理解那種慌張,那種「原以為靠岸了,其實只是站在甲板上」的心境。

可也是從這一刻起,我愈發明白:世上本無岸,一切所謂的穩定,不過是對風浪短暫的遺忘。

鐵飯碗從來不是制度給的,而是你能不能被時代需要的能力稀缺。

許多年前,我曾天真地以為,只要有個單位,有份工資,人生便有了著落。

但後來看著身邊一個個「上岸」的人,日漸疲憊、茫然、無措,我才體會到:「鐵」不是飯碗的材質,而是人心的質地與眼光的穿透力。

當大環境開始變化,制度之外,唯一不變的,是供需規律。什麼才算真正的飯碗?不是職位的名字,而是這世道永遠搶不走、壓不垮、被需要的能力。

如同老子所說:「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」真正能安身立命的,不是外在靠山,而是內在的稀缺。

穩定並非不存在,只是不再寄託於他人或體制,而是來自對週期的深刻理解。

風會起,雨會來,這是自然之道。

可若把經濟、社會、人生當作一個大的「氣候系統」去看,就不會再被短暫的驟變嚇倒。

春來耕種,夏日護苗,秋收果實,冬藏能量——這是農事,也是人生的規律。

當別人忙著評估「今年還能不能拿到年終獎」,我更願意靜靜問自己:「這是我的哪一季?該播種、該收成,還是該靜養?」

曾有人問我,什麼是長期主義?我答,便是知道你這一生的豐收,往往來自某個你還未準備好的黃金十年。

但前提是你願意等待、願意早播種。

感知真實風險的人,才有可能主動應對變局;體感安全的人,往往最先跌落。

當大家還在追逐「年薪穩定、五險一金」這些表象時,有人已經悄悄開始學習、練習、實踐,在沉默中累積難以被替代的能力。

人類大腦的錯覺,總是低估遠處的風險,高估眼前的安全。

但市場的風,不會因為我們選擇躲在制度背後就不吹;就像暴雨來臨時,屋頂並不因你的祈禱而不漏。

那種在董事長身後打工看似穩定的職位,只是風還沒吹到你而已。一旦吹到,誰也無法代你受涼。

所以,真正覺醒的人,不是等風來才補窗,而是平日便能察覺濕氣、檢查結構。

人生從不是在找「安全的工作」,而是練就「安穩的自己」。

我曾是個小小碼農,寫代碼、改錯誤、熬夜趕進度。

那時我明白一件事:這個世界上,沒有人能真正給我安全,除了自己能做的事夠穩、會做的事夠深、想做的事夠真。

當我下定決心,不再期待職位來定義價值,而是願意用十年時間琢磨一項技能——不為炫技,只為內心不慌,那時,我才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鐵飯碗——不是鐵造,而是心鑄。

孔子曰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真正的飯碗,是你所鑄之本,是你所習之道。

凡是想靠避風躲雨過一生的人,都會在風雨裡學會造船。

我曾看過一個片段,老人說:「鐵飯碗也是摔碎的,因為你不知道哪天,這碗就不再給你飯吃。」

我們多希望有一個角落,躲進去就能安穩終老。但人生不是洞穴,而是江河。你不走,水也會沖來。

所以,我們才要修船、學舵、識水文、觀風向,才有可能在未來風浪裡,不至於迷航。

若不能改變水的走向,那就成為那艘能在任何水面上浮行的小舟。

真正的慌張,源於未曾準備;真正的安定,來自內在已然建城。

山東轉企的舉動,是一面鏡子,照見了很多人內心的倚賴與虛幻。

其實,風吹來的,不只是制度的變化,更是對所有人的提醒——別再把人生交給他人定義,別再把命運交給崗位守衛。

如果我們還在問:「該不該慌?」,那麼也許真正的答案是:「是時候開始準備了。」

準備從生活的邊角找回熱情,從每天的閱讀裡找回思考,從寫作、說話、溝通裡找回價值。

準備讓自己,成為那個不管體制如何變動,都能被世界需要的人。

「鐵」不是堅硬不變,而是能柔能剛、不怕打磨的心體。

王陽明說:「心即理也。」這句話給我很大安慰。

世界如何紛變,是外理;而我能否穩定如初,是真心之理。若心中有燈,外境如何變,我皆可穩步向前。

不怕變,是因為早已準備好迎接所有變。

不問岸在哪裡,只問此刻腳下是否踏實;不問風有多強,只問舵是否牢牢握在心裡。

真正的穩定,不是世界靜止,而是你在風裡,仍有方向,在雨裡,仍能前行。

如夜話,至此。